節能減排從未像今年“兩會”期間一樣,受到如此強烈的關注。在溫總理所作的《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節能”一詞頻繁出現達14次。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在加大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健全節能環保各項措施;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等節能型社會建設方面的決心和信心。
2009年的節能家電更新換代中,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將成為供應商戰略的分水嶺,賣性能更要賣節能,已經成為眾家電巨頭的一致認可的戰略。
事實上,價格是節能家電普及的最大瓶頸,節能產品會比普通產品在成本上高出至少300元,如何平移這些研發成本,而不通過高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是節能家電面臨的最大問題,而善于通過大單采購壓縮采購、流通成本的國美電器、永樂電器、大中電器、三聯均表態,將通過降價讓利和終端支持等方式,聯手廠家共同推廣節能家電。
4月3日—4月13日,四大賣場將聯手上百供應商,在全國范圍內大部分城市主推節能家電,節能家電商品大幅降價推廣,國內四大家電零售渠道商的強勢推動,無疑有助于“節能家電”更好的控制成本和價格,從而更快的普及節能家電,推動節約型社會的發展。
兩會期間,制造業巨頭也紛紛意識到節能、環保對于社會以及家電產業的重要性,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建議為節能降耗立法,將節能定為硬性規定,與國際接軌,并將目光聚焦在平板電視的節能問題上,政府應盡快建立平板電視的能耗標準。
國美集團副總裁何陽青介紹,目前,我國的電視機保有量高達4億臺,如果按每天待機2小時耗電0.02度計算,全國彩電一年的待機耗電量就高達29.2億度,相當于大亞灣核電站全年1/3的發電量。我國彩電的能耗大約占我國居民總電耗的10%左右。這其中大部分老式CRT電視待機能耗都在10瓦以上,如果電視待機能耗都降低1瓦,以每天待機2小時計算,全年可節電2.9億度。
空調、熱水器、洗衣機、冰箱更是家電消費市場上的“電老虎”。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分析,如果將定速空調的能效入門標準提高到3.2(二級能效等級),并將每年2177萬臺的5級能效定速空調換為能效比3.3 以上的變頻空調,則一年可省電328億度,總體節省人民幣164億元。
家電龍頭企業不約而同地倡導家電節能環保,標志著家電企業推動節能產品已從過去的“被動”變為“主動”。同時,政府的各種政策也在積極的推動我國向節約型社會進行轉變:2004年8月,《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發布,標志著能效標識制度在我國正式建立。自 2005年3月1日起,凡中國生產、銷售、進口的家用空調和冰箱必須貼上“中國能效標識”標簽,沒有標識的產品一律不準上市銷售。近期熱水器能效標識已經公布,雖然新的國家空調能效標準草案還未出臺,但家電下鄉拒絕4、5級能效空調也已經表明了政府對節能型產品的支持,以及推廣的決心。
夏普、海爾、TCL、康佳、創維、格力等眾多家電品牌紛紛加速了節能技術的攻堅技術,推出一系列的節能新品,2009年家電業將上演一場“節能大戰”。
長期以來,家電供應商和渠道商一直有意推廣節能產品,廠商也反復提醒消費者應該比較購買節能產品一次性多支付的成本,與長期使用后所節省的成本。比如普通冰箱的平均日耗電為1.2千瓦時,而節能冰箱只有0.5千瓦時;在同等情況下,節能空調與普通空調相比每小時能節電0.15千瓦時,一天使用8小時可節電1.2千瓦時。
但是由于節能產品成本較高,同規格的家電商品,節能產品的成本要比常規商品高至少300元以上,由于價格因素,很多消費者在購物時,往往會選擇耗能但低價的商品。
因此,四大家電零售連鎖認為,推動節能家電的普及,還是需要在終端進行價格推動,否則將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作為國內家電連鎖零售業的龍頭老大,國美電器將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聲勢浩大的“節能家電節”,節能產品直降300元—2000元。
在此價格優惠的基礎上,國美電器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節能補貼,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數碼、手機、IT、廚衛小家電等全品類商品進行貼補返現,很多高節能產品已經和高能耗商品的價格持平。
國美電器相關負責人表示,國美為相應政府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建立低耗能社會,將聯合供應商推動節能產品的普及,全國讓利至少4億元的節能補貼來推廣節能產品。
專家表示,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不僅嚴重影響了家電制造業的出口和內銷,還造成上游原材料以及物流、人力等各項運營成本也不斷提高,在高成本、高環保要求、高度成熟市場環境等因素下,我國家電企業發起新一輪的技術轉型。而轉型的核心內容就是以技術打造節能價值型新品和精品,確保企業的合理利潤,從而找到一條節能增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