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居室面積的增大,擁有大面積客廳的家庭越來越多,消費者對于大尺寸平板電視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液晶面板無論在大尺寸面板切割良品率還是成本控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使得大尺寸液晶電視的推出成為可能。
需求催生市場。在消費者對大尺寸平板電視日益增長的需求與關注中,諸多一線液晶電視品牌紛紛推出了55英寸液晶電視產品。包括三星,索尼,東芝,LG在內的諸多一線品牌紛紛上馬55寸產品,這一點在年初的CES消費電子展上55寸平板的集中式爆發就可以看出。國內方面,08年底,海信率先推出了55英寸V88系列高清液晶電視,09年初,包括康佳、創維在內的廠商也推出了最新的55英寸新品。
廠商集中推新,預示著55英寸液晶電視將進入一個爆發式的增長階段。然而,55英寸產品如果僅僅是屏幕尺寸擴大,則很難與目前較為成熟的52英寸產品競爭。只有內在品質的提升才能真正提升產品價值。
以國內首款55英寸液晶電視海信TLM55V88GP為例,除屏幕尺寸提升至55英寸外,該機還運用了真+240Hz影像處理技術,除支持常見RM/RMVB格式視頻文件播放外,還首創性地增加了通過T.USB接口讀取、解碼、播放H.264等全高清格式視頻的全程高清功能。順應全球家電節能環保趨勢,該機還運用了一系列節能技術。
可視面積增大與內在品質提升使55英寸液晶電視具備了性能優勢。轉過頭來再看看,與52英寸產品相比,55英寸平板也同樣擁有價格方面的優勢。
成本方面,就占有液晶電視整機約65%的液晶屏而言,同一塊屏切割6塊55寸面板或6塊52寸面板相比,面板使用率可提升7%左右,也就是說,55英寸液晶屏較之52英寸更為經濟。而55寸屏在低溫低功耗方面也更有優勢。
售價方面,外資品牌55寸產品上市之初報出了數萬元的高價。而09年元旦海信對旗下55英寸等多款產品進行了大規模降價促銷,使得TLM55V88GP單款產品就一舉占據了55英寸液晶的半壁江山。09年初,創維更是推出了低于萬元的55寸產品,意在取代52寸產品。在國產品牌的帶動下,外資品牌機型的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松動。
在55英寸液晶大尺寸、高性能、低價格的包圍下,52英寸產品幾乎優勢殆盡,部分廠商已經放棄52寸產品研發而采用55英寸產品代替。事實上,包括友達、奇美、三星、LGD等面板巨頭均已投入55寸產品的大批量生產。因而,從長期趨勢來看,52英寸液晶電視很可能逐漸遭到淘汰,最終淡出平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