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欲救上廣電,光電產業定位變數不大
在上廣電集團,即廣電NEC最終控股方資不抵債被托管之后,業界對擔心的就是上海廣電系主導的上海光電產業的發展是否會受到影響。筆者認為,上海市選擇了托管廣電集團而不是直接破產,其用意就是要保住廣電集團旗下“可用”的苗苗,其中以廣電NEC在上海光電產業中的地位而言,必然是力保對象之一。
年初,國家剛剛通過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其中彩電產業轉型和新興顯示器核心器件產業的支持性表述,被認為是國內液晶產業解決“錢”的問題的一道閃光。我國臺灣地區和韓國液晶產業的發展壯大均有國家的支持密不可分。國內液晶企業,包括京東方、龍騰光電、上廣電無不面臨“錢”的問題。因此,如果國家要做這個產業,那么直接的投資或者信貸支持必不可少。
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海市作為國內液晶光電產業主要玩家出現核心企業“資不抵債”被托管的現象,其背后的深意和影響耐人尋味。筆者認為,如果假設上廣電集團已經不能再為上海光電產業的發展起到太大的作用(主要是資金支持),那么資產結構不佳的上廣電集團控股廣電NEC未必有利于上海市光電產業的發展。在上海儀電牽頭下做出必要的重組,對上海市光電產業的長遠發展未必是一件壞事請。重組上廣電集團的目的,可能就在于讓其旗下的核心子公司,那些有價值、有活力的苗子能夠“更獨立的”的成長。
目前,上海市已經形成了出不配套的以液晶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包括日本電氣硝子的玻璃基板公司、富士的彩色濾光膜公司等。在良好的產業發展趨勢和地區配套優勢的支持下,上海市不會放棄液晶這個先進制造業的轉型方向。目前,對上廣電集團的委托管理以及未來的重組更可能是一種“甩開包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