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過后,CMMB的社會熱度有所減弱。這其中,既有正常的波浪式發展因素,又有暗流涌動的危機所在。如何推動CMMB又好又快發展,諸多細節問題可能成為關鍵——
2008北京奧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無疑是最令人激動的新媒體表現形式之一,亦在奧運史上留下手持電視全程轉播的歷史記錄!
來自國家廣電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除了奧運前已經開通信號的37個中心城市外,地級市的CMMB信號覆蓋工作已經展開,首批160個地級市進入CMMB發射點調研勘察階段,年底完成全國地級市的地面覆蓋,2009年建立CMMB衛星覆蓋系統……
9月18日,廣電總局無線局召開“中廣衛星移動廣播有限公司動員會”,“組建全國性的CMMB運營公司,統一運營,加快探索全新的運營模式”亦見雛形。10月14日,廣電總局再度召開全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國統一運營的基本方案進行了通報,尤其強調了“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產業鏈方面,大量芯片和終端企業在奧運之前已開始積極切入、系統廠商參與CMMB系統及支撐平臺招投標的熱情亦很高漲,隨著全國運營的鋪開,可以分享的市場“蛋糕”還將變大。
上述種種,都是很美好的一面。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市場經濟的競爭極為殘酷且慘烈,CMMB領先一步之后,如果不能持續保持高效推進,移動多媒體廣播/手機電視領域的競爭還將充滿諸多變數……
思考一:商業品牌比技術平臺更重要!
首先,為如下討論設定兩個前提:其一,用戶決定生意,但用戶不關心技術細節;其二,運營生意的成功本質是吸引用戶、黏著用戶;因此,在做大眾生意時,商業品牌的作用遠比技術平臺更重要!
CMMB是“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的英文縮寫,其本源是一個技術名詞,表征著一個技術平臺。必須將其有效轉化為商業品牌,才能對用戶產生強大的吸引力。目前,該項工作做得還很不夠。
其實,在IT及通信行業,很多耳熟能詳的商業品牌都是從技術平臺的本源意義孵化、衍生、拓展而來。比如“IntelInside”,又如“GPS”。但注意一點,從技術平臺到商業品牌的轉化,意味著將小眾的技術內涵轉變為大眾的流行文化,這需要相當的資金投入、上佳的創意設計、廣泛的宣傳渠道和必須的時間積累。
同樣,在IT及通信行業,很多耳熟能詳的商業品牌并非源自技術名詞,但抓住了應用的關鍵,或曰用戶對應用的預期愿景,亦取得巨大的成功。比如“全球通”,又如“小靈通”。但注意一點,除巨大的投入和積累外,還需要有切實的運營、服務和技術支撐作保障,才能讓商業品牌的理念深入人心。
以上述視角審視CMMB的發展。迄今為止的數年中,主要可劃分為技術攻關、產業準備和奧運試用三大階段,當借奧運東風全面提速之后,必須將商業品牌塑造擺在首要位置,才能在現實博弈中達到如下平衡——
●只有具備商業品牌的統一性,才能使全國性運營具備“靈魂”。
也才能保證總公司(商業品牌的擁有者)的實質控制力,把握整體發展的方向感。事實上,超級跨國公司的運營范圍和管理復雜度遠勝于CMMB,其統領全球的關鍵之一就是“品牌”!
●只有具備商業品牌的獨立性,才能在與電信運營商的博弈中占據有利位置。事實上,即使電信全面放開與廣電的合作,亦隨時可將CMMB裝入自己的業務子品牌中,TD+CMMB在奧運期間的推廣中,只見TD和手機電視、鮮見CMMB,就是明證。
只有具備商業品牌的普適性,才能讓天生就是大眾流行傳播媒介的CMMB為社會各階層、各不同消費群體所熟知、所接受,同樣亦能讓各類、各級渠道的促銷員便于掌握、便于二次宣傳。不要小看渠道和促銷員!電腦、手機、液晶電視、寬帶的普及進程,都離不開他們的貢獻,堪稱“螞蟻雄兵”!
思考二:產業鏈建設,反向推動比正向拉動更容易
沿著“思考一”的結論,進一步推導,在CMMB產業鏈的形成過程中,需要有兩種力量共同作用,即從各環節企業開始的“正向拉動”,以及從消費者開始“反向推動”。
上述二者不可或缺,但在不同階段有主次之分。
迄今為止,CMMB的產業鏈建設主要以“正向拉動”為主,這是符合現實情況的,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效!但不要忘記,這其中又有“奧運效應”的伴生效果,真正誘惑產業鏈相關企業積極投入的,乃是旺盛的需求和龐大的市場前景。
奧運之后,暫時沒有頂級體育賽事的需求刺激,尤其是實時性收視需求的刺激,消費需求會有正常的回落。此時,最有效拉動產業鏈的方式,并非僅采取單一的“正向拉動”方式,而要在有效刺激收視需求、挖掘收視欲望潛力上做足文章!
面對消費者做好文章,有兩個支點——
●協同既有的產業鏈力量,展開有規劃、有步驟的“消費者教育”行動。雖然“消費者教育”應屬于各個企業的市場行為,但結合CMMB的發展背景和中國廣播電視的公共媒體屬性,在現階段并不排斥、且應大力主張廣播電視系統的領頭羊作用!
●消費者通過CMMB,消費的是內容、彰顯的是時尚、心動的是價格、改變的是生活,應圍繞這四個基點展開“消費者教育”的框架設計,有層次、有目的的推進,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的大眾強勢媒介地位——還是那句話,只要消費者認同,產業鏈自然持續積極跟上,事半而功倍!
思考三:重視挖掘CMMB的“發行功能”
通路為王,這一點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凸顯!
據一則最新的案例,Discovery傳播公司日前與Youtube正式合作,正式開播九個YouTube頻道,專門展映來自Discovery旗下世界級電視網品牌的精彩視頻集錦。對于此項合作,Discovery數字媒體執行副總裁喬希?弗里曼表示,“YouTube的到達率無可比擬,世界各地的Discovery電視迷們現在有了另一個平臺可以觀看他們喜歡的節目,而新的觀眾也能在網上試看我們的精彩節目。”
事實上,分眾傳媒在國內的成功,恰恰也是其“到達率”的勝利;推而廣之,國美在家電零售渠道的獨霸,也是其“到達率”的勝利!
反觀CMMB,可以說是移動信息媒體終端在現階段最成熟、到達率可能最高的媒介平臺。
與之相對的為MID(移動互聯網設備),但受制于無線寬帶互聯網的普及程度,MID在近期內難有大的作為。
所以,CMMB應該重視挖掘自身的“發行功能”,不僅僅成為廣播電視臺的轉載通路,亦或增值服務的承載平臺——前者很難從電視臺/電臺分到廣告收入,后者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而對“片花及影訊”、“新劇集首播”、“隨身廣告”等內容或信息的發行,則有現成的商業體系可供搭配,且能快速實現現金流。這對于正處于起步期的CMMB來說,將是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