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2月19日,東芝宣布“計劃在今年3月底停止開發和生產HDDVD相關產品”。這一消息宣告了HDDVD陣營的徹底坍塌。目前東芝已經進入了制定退出下一代DVD業務計劃的最終階段。
這意味著,HDDVD聯盟數百億日元在東芝的黯然退出中打了水漂,中國EVD紅光陣營可以大力發展的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
如果藍光在中國正式普及,中國DVD制造企業將再度套上高昂專利費的枷鎖,光盤工業將必須面對全面升級換代的高額成本。
進退兩難
“中國碟機企業正處在兩難之中:不進行產品升級,內銷DVD市場銷量就會萎縮,渠道老化,利潤率下降,企業生存處境艱難;升級產品做出口,則受制于巨額專利費,也沒有錢賺。”奧維營銷咨詢公司常務副總文劍屏向本報記者表示。
“此前政府層面較為傾向紅光技術陣營,并在中國推廣EVD,因此中國廠商沒有在藍光上有多少投入,這就是為什么紅光陣營在中國還有一定市場。”一位業內知情者說,“目前中國在紅光光盤的技術上已經有芯片、光頭和伺服等方面的投入,而在藍光產業化上幾乎空白。”
SUN中國工程研究院邵正強告訴本報,要生產下一代DVD碟片,中國的光盤生產線幾乎全部需要重新更換——從成本上來講,改造還不如全部更新。SUN公司為藍光陣營提供的JAVA技術可以使藍光光盤中加入互動娛樂,例如拍攝花絮、根據電影開發的游戲以及在電影中插播導演評論等等互動內容。
而目前國內碟機制造企業如果要生產藍光產品,組裝線可重復使用的部分很多,不用重新更換,但藍光的光頭、芯片、伺服等重要零部件卻仍舊需要從日本進口。目前DVD光頭80%都是索尼出品。
正是由于標準對產業投入影響巨大,在下一代光盤的標準選擇方面,中國企業一直都在觀望政府的態度。
“當初中國之所以推紅光技術,就是因為有關方面和東芝達成了協議,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的HDDVD格式的碟機將不付專利費,但是出口的產品還要繳納。”一位知情者說,這是原來中國政府與索尼、飛利浦、東芝等多家談過之后覺得最適合中國的一種方案。但這個國家標準什么時候開始強制執行,中國政府一直沒表態,在猶豫和觀望。
當然,政府現在更多地尊重企業自己的選擇——市場的選擇則更具商業性。
去年的9、10月,步步高和萬利達就已經決定聯手推廣藍光DVD,為生產藍光做準備。他們是國內最大的兩家碟機企業,市場份額總和幾乎占到全國市場的一半。
“我們正在跟蹤藍光DVD技術,藍光在全球的普及度高、聯盟廠商多、碟片的兼容度也高。”萬利達市場部總經理吳啟楠坦陳,萬利達會在合適的時候在國內推出。
文劍屏告訴本報,中國DVD制造企業在下一代DVD標準的選擇上必須注重全球市場,目前國內的總銷量在每年2100多萬臺,而中國DVD碟機的產能則是8000萬臺,巨大的制造閑置能力必須從出口上找到釋放,如果出口解決不了,就是死路一條。
事實上,由于高昂的專利費、一些企業的低價競爭、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萬利達等一些DVD商已經不再出口,轉做GPS、小屏幕液晶電視等高端產品。這就決定了藍光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越明顯中國企業的方向越清晰:中國企業早已決定放棄HDDVD——但這并不意味著藍光在中國大獲全勝,中國政府和很多企業仍在觀望。
由于在專利費上中國與索尼尚沒談清楚,貿然推廣藍光產品企業可能無法承受——據日經BP社披露的數字,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和專利,中國每年要向國外繳納DVD專利費30多億元人民幣。
此外,目前國內高清還沒有普及,目前從電視到片源產業鏈還不完整,因此中國的DVD碟機企業都在按兵不動。
中國并非在下一代DVD標準上無所建樹,但選擇紅光技術的決策卻可能導致巨大的研發投入化為烏有。
2008年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剛剛研制成功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 “下一代多功能光盤”NVD標準誕生還沒有幾天,東芝即宣布放棄HDDVD。
“剛剛得到的消息,我們已經被藍光打敗了。”該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員沮喪地說。這項存儲容量達12GB,擁有包括盤片、伺服、光頭等關鍵技術在內的49項核心專利,集網絡下載、視頻錄放和碟機播放三大功能為一體的標準使用的也是紅光技術。
另一個呼聲曾一度很高的中國標準EVD和CHDVD也屬紅光陣營,且CHDVD即將推出產品上市。但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陸刃波對此并不看好,認為它無法解決廉價碟機、片源問題——現在,中國已有的下一代DVD標準已成夾生飯。
步步高品牌部部長劉列告訴本報,該公司不考慮做EVD,市場不會太好。藍光DVD容量大,概念上老百姓更接受,更有發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很難發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產業鏈成熟度、技術等問題外,內容源在海外也是重要因素——MP3賣得好是因為網絡資源多”。
萬利達市場部總經理吳啟楠也表示,根據市場調查公司的數據,EVD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很低,消費者接受度低,碟片也比較少。
藍光格式取勝的根本原因就是技術和強大的聯盟。單面25G、雙面50G容量比HDDVD的單面15G、雙面30G更受消費者青睞。藍光協會在京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本報,TDK(東電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曾展示過該公司200G的光盤產品。
邵正強指出,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容量大加盟廠商就多,內容商更愿意出藍光格式的電影DVD,消費者當然選擇電影碟片多的DVD機種,藍光碟機的份額增大,就更加促進好萊塢等內容商靠向藍光陣營,HDDVD陣營成員因此越來越少,最終導致一個標準的失敗。
其中,內容商的選擇至關重要,華納宣布全力支持藍光給了HDDVD陣營致命的一擊,是壓垮駱駝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EVD碟機很難推廣到國外,好萊塢電影制作成EVD格式的就少,這直接導致了EVD市場萎縮。公開資料顯示,EVD碟片專賣店已從700家減少到了200多家。
文劍屏認為,EVD在制定標準的初期比現在要好很多,但從標準的制定、聯盟的組成到后來在產品的推廣方面都沒能跟得上。作為一個過渡性產品,EVD如何在產業過渡和行業標準尚不確定的時候把產業化搞上去至關重要——到了更先進的技術已經發展成熟的時候,EVD就失去了機會。
而藍光派出了很多隊伍在全球公關,索尼等公司每年在中國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在碟機廠商間游說。索尼從2005年開始推廣藍光DVD,在該公司PSP游戲機中內置了藍光光驅。事實上,索尼每賣出一臺藍光播放器就虧38美元。但它有效地搶占了市場,這場豪賭索尼贏了。盡管紅光陣營也在做推廣,卻往往是跟著藍光的腳步走,從時機到力度都輸了半拍。
事實上,中國的DVD碟機廠商并非不支持EVD,出口因素占了很大比重——中國碟機企業的真正目光是在海外市場,這就注定了他們必須更關注國際市場的選擇。用劉列的話說,消費者需要的是最好的、最成熟的產品,并不是企業非要采用哪個標準。
中國也早就看到了藍光在全球的優勢,并未雨綢繆。
2007年8月,中國最大的音視頻內容提供服務商華錄集團加入藍光陣營。9月28日,由中國華錄集團向藍光光盤協會遞交了AVS、DRA兩項專利申請。其中,AVS就是由政府主導的一項自有知識產權音視頻格式。
AVS音視頻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偉民告訴本報,目前AVS標準正在中國華錄集團做測試。
記者了解到,如果這兩項音視頻標準能夠被藍光標準采納,中國碟機企業將在藍光專利費上有所受益。
但是,紅光陣營的失敗并不代表藍光就會在中國一帆風順。
華錄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技術只是一個問題,并不是說技術好就一定能贏,還與產業鏈和消費者的認同度有關。可能產品好,但是不符合消費者預期和承受能力,而另外一個產品符合消費者需求就能被接受。
文劍屏認為,即便東芝放棄了,藍光DVD在中國的路也還很長,能走多遠還說不清。
“索尼能否取得預期的效益——像當年DVD取代VCD那樣賺錢,還很難說。首先,目前高清碟片的價格太高,已經遠遠超過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就算大規模普及也不經濟。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藍光碟片能不能被中國消費者接受。”文說,此外光盤生產線也要全部更新,這可能是制約藍光DVD發展的另一個環節。
吳啟楠也擔心藍光DVD價格太高消費者不易接受。他說,只有價格降到2000元以下時萬利達才會推出產品,估計還需要一到兩年時間。劉列也表示,生產藍光DVD碟機并不難,但步步高要等市場成熟才會做藍光產品,包括出口。
而此次被提交到藍光協會的中國數字音頻格式DRA的一位技術人員告訴本報,藍光陣營也并非高枕無憂,它在未來將受到來自網絡的威脅:帶寬足夠大的時候,人們隨時可以在網上在線點播看高清電影,網絡即是無限容量的硬盤,在上面可以找到任何價格低廉的電影娛樂內容,可能根本不再需要存儲。
這確實有點兒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