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選購液晶電視之前都習慣到網上查查產品資料和用戶口碑,在各大論壇泡上一段時間,與同好交流討論心得體會,再決定購買什么機型,大概花多少錢,到哪里買等等。但是網上也存在槍手故意混淆視聽的行為,部分言論難逃浮夸忽悠之嫌,有些剛剛接觸液晶電視的網友容易受其影響,被一些“專家”、“權威”等等所謂“行內人士”洗腦。
進入2009年,液晶電視產品發展與一兩年前相比又有很大發展,同時很多新概念、新技術、新參數涌現,讓普通消費者一時難以理解這些新鮮名詞究竟意味著什么。下面筆者就從家電論壇中抽選幾個常見問題,都是近期網友選購液晶電視過程中會遇到,又容易混淆的新概念,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新技術、新參數、新說法該如何去理解。
2008年1月1日,北京正式開始進行地面數字高清電視廣播,2月LG率先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70系列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隨后包括同方、TCL、東芝等多個品牌都陸續推出數字電視一體機產品。很多廠商在宣傳推廣數字電視一體機的時候,都喜歡強調一個特點:免除機頂盒,直接看高清。那么,事實上是不是真的不用機頂盒呢?
LG 70系列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明白關于“數字電視”的分類。數字電視是相對與傳統模擬電視而言的,從理論上講,數字電視信號不會因為遠距離傳輸而被減弱,抗干擾性好,保真度高,因此數字電視信號更容易適應今后高效高帶寬的信號傳輸要求。
我國目前數字電視的傳輸方式可以分為有線、地面、衛星等等,其中城市和縣鎮普及最廣泛的就是有線傳輸,農村和偏遠山區更多是通過衛星傳輸。地面傳輸則剛剛起步,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幾大主要城市開通。
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需要同時配備有線電視和地面天線的接口
由此可見,購買了數字電視一體機并不代表可以不用機頂盒。在開通了地面高清信號的地區,用戶只能夠通過一體機接收幾個免費地面高清頻道,其它付費頻道需要繳費開通。而且大多數老百姓平時收看的是有線電視節目,還需要到當地電視臺申請開通并購置機頂盒來接收有線電視,這一點是地面數字一體機產品無法替代的。
現在我們常說的倍速驅動技術,指的是通過運動評估及插幀補償的方法來優化液晶電視動態效果的一種技術,雙倍速驅動技術就是把液晶驅動刷新頻率提升一倍。
液晶電視倍速驅動技術原理說明
在中國地區,電視信號為PAL制式,即50Hz,雙倍速驅動就是提升至100Hz,即每秒顯示100幀畫面。如果是在美國或者日本地區電視信號為NTSC制式下,圖像信號為60Hz,雙倍速驅動就是120Hz。
這是由于不同國家地區采用不同電視信號制式而造成的,120Hz與100Hz雙倍速技術原理是相似的,并不是說120Hz比100Hz先進的意思。同理,240Hz和200Hz四倍速驅動技術的原理也是相似的,并不代表著240Hz比200Hz更高級先進。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問題,通常看像素形狀特征來判別液晶面板類型的方法,只能看出面板是采用哪種技術源,而不是面板產地。早期各家面板商之間的技術相對封閉保密,核心技術交流不多,因此只要知道技術源流就基本能夠分析出液晶面板是來自哪個面板商的了。
液晶面板技術主要分為IPS和VA兩大類。IPS技術可以細分為IPSα屏幕技術和S-IPS屏幕技術,前者主要應用在日立、松下和東芝合資的IPSα公司生產的面板上,因此也叫IPSα面板;后者主要應用在LG公司生產的面板上,也就是現在人們俗稱為IPS硬屏的S-IPS面板。VA技術可以細分為CPA、PVA、MVA等類型,夏普的為CPA面板,三星為S-PVA和PVA面板,臺灣奇美為S-MVA和VAextreme面板,臺灣友達為P-MVA和AMVA面板。
蜂窩屏的像素顯示特征
但是近一兩年來,上游面板商出于多方面利益考慮,已經開始開放部分面板技術,或者相互之間交換一些專利,各取所需。例如基于切割成本最優化考慮,夏普的部分液晶電視由臺灣奇美供應面板,作為交換夏普出讓部分ASV屏幕技術的專利,因此現在奇美也可以生產出像素呈蜂窩狀特征的液晶面板。所以,現在觀察液晶電視屏幕的時候,即使是蜂窩屏也不一定代表就是日本原裝的夏普屏,消費者需要通過查看工程菜單來確認面板來源。
大多數用戶每天開機看電視的時間在3-8小時不等,電視的利用率基本上僅次于冰箱,和電燈差不多,遠超過電熱水器、電飯鍋、電磁爐等功率大戶,累計起來每月耗電量是相當可觀的。因此,消費者購買平板電視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關注產品的功耗大小,盡量選擇低功耗的機型。
等離子和液晶電視誰的功耗更高?
然而很多網友上網查詢產品信息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報道稱,液晶電視實際功耗比等離子高,原因是液晶屏幕發光是恒定的,但等離子屏幕發光是即時變化的。當然網上也存在完全相反的說法,那么到底誰說的才正確呢?
以市面上熱銷的52英寸液晶電視和50英寸等離子電視為例作比較,前者在標簽上注明的功耗在280-330W之間,這個是平均值數據,后者在標簽上注明的最大功耗在550-580W之間,這個是峰值數據。單憑數據我們依然很難判定誰的耗電量更大。
平均功耗和峰值功耗如何對比?
不過,目前很多液晶電視都提供了自動背光調節功能,電視會根據畫面和環境光線的變化自動調整背光亮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省電的目的。此外,高端的LED背光液晶電視采用的區域驅動方式也可以根據畫面變化按需驅動點亮,也是減低功耗的有效方法。
另一方面,等離子是主動發光的顯示原理,在使用過程中的功耗也是動態的,會隨著畫面的光亮程度而不斷變化著,其變動幅度較液晶電視會更明顯,因此產品上標注的峰值功耗也不代表產品耗電量一定高。
通過多方面數據來看,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實際功耗到底孰高孰低的問題其實是沒有定論的。在此筆者只能建議各位網友在選購液晶電視的時候,盡量選擇擁有背光調節功能或者提供省電模式的機型,這樣可以為自己每月節省一筆電費。
細心的網友在選購的時候會發現,在國美和蘇寧賣場看中了某個品牌的液晶電視,從外觀和功能配置上來對比,兩個賣場給出的資料參數是一樣的,再問價格也是相同或者相差很小的,可是兩臺機的型號卻不相同。有些比較謹慎的網友希望兩臺機能夠做個現場對比,但是國美說沒有蘇寧那臺機,蘇寧也說不賣國美的型號,這種情況正常嗎?是商家刻意回避產品之間的比較嗎?
夏普GX50和GE50液晶電視有何區別?
這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些關于家電渠道的問題。各廠家要銷售產品,都需要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家電賣場,繳納一定費用和辦理相關手續之后才能在國美、蘇寧等大型連鎖賣場銷售各自品牌的液晶電視。另外還有一些個體商家跟廠家取得某個地區的專賣或者代理權,廠家直接發貨給這些個體商鋪進行銷售,個體商戶按實際銷售情況從中獲取一定金額作為報酬。
在銷售過程中,廠家限定每款液晶電視的底價,商家在底價基礎上按照自身情況提高一定幅度賣給最終消費者,這樣一來,不同渠道商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格就會出現高低之分。聰明的消費者習慣貨比三家再決定到哪里購買,于是售價更便宜的商家自然更受青睞,銷量更好,報酬提成更多。
商家要確保自己店面的售價比其它更低,也就必須確保廠家提供的底價是最低的,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取得優勢。出于上述原因考慮,商家會和廠家訂立個別機型的供貨協議,規定若干款機型只供應特定賣場,或者規定若干款機型的供貨底價必須是最低。
但是通常情況下廠家不會專門為某個賣場或者個體商家去設計、開發和生產幾款液晶電視,因此可以生產同樣的機器然后編排為不同的型號,再供應不同的渠道,這樣可以在保證遵守供貨最低價協議的同時減少廠家的成本。
索尼V380和F310系列液晶電視其實是一樣的產品
像夏普的GX50和GE50兩個系列液晶電視,就是分別供應蘇寧和國美賣場,實際上兩系列的外觀和功能配置都是一樣的,價格也相近,只是型號上有所區別而已。同樣的情況還可以參看去年索尼熱銷的V380系列,在國美蘇寧供應的時候該機都是V380系列,而在索尼的專賣店就改為F310系列,其實都是一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