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消息,在近日舉行的山東省人大會上,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首次談及了海信對金融危機的看法:利潤比規模重要。
家電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大
于淑珉說,在當前的形勢下,海信首先奉行一個原則:風險比利潤重要,利潤比規模重要,寧可降低收入,也不能破壞財務狀況;寧可降低利潤,也不能破壞現金流。在這個前提下,抓住機遇,穩健發展。
在談到海外市場時,她說,由于全球需求的下降,企業在海外市場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同時又存在很大的市場機會。就電子信息產業來說,08年行業景氣指數持續回落,家電企業整體都在出口上受到一定的影響,主要原因有三:一,國際訂單明顯減少;二,國際上有些渠道商因受沖擊而經營風險加大,企業為了控制風險,主動放棄了部分訂單;三,國際匯率的變化導致業務的風險加大,如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的貨幣貶值,直接導致企業效益的減少,也為后續的訂單增加了風險系數。
據日本共同社2月1日報道,松下公司遭遇6年來的首次凈虧損并超過3000億日元,同時擬全球裁員1.5萬人,關閉27家工廠;日立1月30日也曾預計集團2008年財年凈虧損將高達7000億日元,東芝可能出現2800億日元虧損,索尼則可能面臨1500億日元虧損。韓國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的出口比去年降低了32.8%,降幅之大又創紀錄。新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下調了對韓國2009年的經濟預測,由原先預測的增長2%改為收縮4%,原因是其出口和國內需求大幅下降。日韓家電企業紛紛巨虧的背后,是市場的不斷萎縮。據我們掌握的信息,日立、NEC已經完全退出澳洲市場,三星在澳洲的業務也大幅下滑,態勢還在進一步擴大和蔓延。
海信海外業務也曾受到沖擊
去年,金融危機來得突然,同時擴散和影響的面積大,速度快。于淑珉說,海信在海外業務規模上必然地受到了沖擊和影響。但海信在經營上基本上杜絕了風險,應收賬款大量減少,產成品周轉明顯加快,現金流的速度大幅提高。
當時,海信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傳統市場上全面分析客戶,放棄風險客戶,穩固加強信譽好、實力強、合作默契的客戶關系;同時開發新興市場,在非洲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受危機影響比較小的國家以自主品牌建廠并開拓市場,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開始進入主流大連鎖渠道,在以色列融入中國元素推廣自主品牌,在零售價格和三星保持一致的情況下,一年的時間市場份額就達到4.6%。雖然規模受了一些影響,但是我們自主品牌的絕對量大幅度提升,并且更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