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媒體資料表明,目前全世界約有200萬個大小屏幕被當做媒體在運營,而這其中有50萬個左右的屏幕是屬于中國市場的。這種儼然不可阻擋的潮流已蔓延了國內戶外傳媒的半壁江山,但是不是只要與數字媒體沾上邊,就能分得一杯羹?我們不難從目前愈發理智的戶外廣告市場正在不斷上演的優勝劣汰中看出端倪。
市場導致了競爭,而競爭導致了成敗。戶外廣告媒體市場的佼佼者們所開創的傳媒藍海領域對不少目前還處于盲目狀態的戶外廣告經營者來說無疑是一次震撼的言傳身教。細品個中玄機,無外乎是策略與行動的周旋。以上海景想所打造的戶外可移動E車傳媒為例,決策者和行動團隊成功創造需求、突破競爭、規避風險并開拓了獨有的差異化運營空間的方法應該就是基于“剔除、減少、增加、創造”四個藍海戰略動作。
剔除競爭攀比 四兩撥回千斤
今年2月18日,香榭麗以5000萬拍到廣州首個大型戶外LED廣告位6年的使用權,此舉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可觀點卻莫衷一是。雖說大屏經營者們也期望完成“從單一運營到多點聯動,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的更迭,但由于LED大屏自身的門檻過高而限制了廣泛參與,因此,這種改變恐怕要經歷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而現在市面上新興出現的可移動E車傳媒基本采用的是LED中屏,產品價格、點位租金及運營成本比LED大屏低得多,但是視覺震撼力、媒體連動力、運營性價比都絲毫不遜色于傳統大屏甚至更勝一籌。上海景想廣告傳播有限公司的策略和科研團隊在最初就剔除了可能會限制發展的競爭攀比,經過LED大屏與中屏市場周密的分析比較,選擇了用LED中屏結合可移動元素與傳統觀念展開博弈,剔除了無謂的資源投入,進而避免了媒體浪費。
減少受制因素 規避潛在風險
戶外廣告傳媒市場的疲軟加之不期而遇的政府整治已經讓不少傳統戶外廣告形式(如大牌、燈箱、墻體廣告等)迅速退出,這使得廣告主和運營商都措手不及,盡管最初考慮到了這些風險,但卻沒能真正的減少產品或服務本身的受制因素,因此只能尷尬的眼巴巴看著燈箱大牌被拆、點位被取締。然而上海景想的可移動E車傳媒是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的呢?
事實表明,景想并沒有神乎其神的政策嗅覺和市場調控權限,但卻能錯開市場和政策上的“死胡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E車本身的受制因素較少,才得以將風險降到最低。其減少了傳統媒體安裝拆卸的成本、一旦固定便不可移動、無法應變等限制因素,因此,可移動E車傳媒在運行之初就不同于完全落地媒體,可根據政策指向隨時更換點位且不涉及拆裝過程中的工程成本,加之二十幾項外觀和技術專利使得其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新寵,完全不用擔心會成為淘汰和整治的靶子,以動制動。
增加差異服務 直擊市場盲點
跟風趨同一直是市場的死穴,LED小屏追隨分眾的搶投便是一個證明。依舊拿上海景想的可移動E車傳媒舉例,景想搞清楚了最終決定客戶選擇的因素是什么:即點位是否能隨意選擇、安拆是否方便快捷、維護是否簡單經濟、功能是否多樣適用、投入是否難以負擔、收益是否保障底線、發展是否存在空間,以上雖為大凡主顧通用的衡量標準,但卻不是所有戶外廣告形式都在標準之上,甚至有些標準在市場上還是個空白。因此E車傳媒捉住命脈,變以上因素為制勝的差異服務手段,在戶外傳媒市場首次實現了戶外媒體可根據需求隨時移動,適合多種場所(旅游景區、機場、碼頭、車站、廣場、綠化帶轉盤、學校、社區、影劇院門口、商超等)設立而不受局限,同時多功能的定位可以滿足客戶進行媒體運營、活動(作為舞臺背景、電影放映)租賃、終端促銷,并且未來形成聯動全國特定區位媒體網絡形成可以為客戶創造更廣闊、更精準的廣告效應。
創造客戶價值 激發粉絲效應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說的直白些就是“你讓客戶盈利,客戶才會讓你盈利”但是如何實現讓客戶盈利呢?不妨再來看看景想的方法。景想深諳買方實質上是由購買者、使用者和施加影響者共同組成的買方鏈條,并且洞悉了技術手段與政策潮流是如何改變客戶的價值取向的,于是景想努力創造新的運營模式和傳播體系,真正從買方鏈條的各個環節出發,時刻銘記廣告主最終需要的不是廣告、更不是媒體,而是受眾的關注效果,效果才是硬道理,效果才是這個行業的根本。
因此,可移動E車傳媒的租賃者成為了景想的代理商,購買者成為了景想的合作伙伴,建設中的傳媒聯播網絡變為大家共同的財富空間,彼此資源共享,沒有壟斷但卻獲得了壟斷的效果,變獨作為合作,變雙贏為眾贏,變景想的事業為整個戶外傳媒市場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