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下降的前提是技術
雖然生產出“質優價廉”國產電視的夢想,已經縈繞在中國彩電企業心中6年(2003年到2009年)之久,但對于后進入平板時代的中國彩電企業,拿下核心技術并非易事。
長虹在2005年制定了向等離子核心技術挑戰的目標。長虹副總工程師陽丹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平板產業顯示屏分為液晶(LCD)和等離子(PDP),從資金角度看,投資一條等離子生產線需要幾十億元,而液晶生產線則需要150億元至200億元;從技術維度看圍繞PDP產品線的專利大概在2000多項,而圍繞LCD(液晶)大概是在2萬多項。因此,從自主創新出發,PDP的技術空間相對較大。
機會很快來了。隨著韓國三星的老對手韓國大宇集團的破產,2006年10月30日,長虹集團以約1億美元曲線收購旗下等離子技術鼻祖——歐麗安(Orian)公司的75%股權。長虹等于同時獲得了PDP全球1/3的有效專利和核心技術人才。
當韓國電視業界得知收購歐麗安(Orian)公司買家之一竟然是長虹之后,曾經攻擊韓國政府將平板核心技術賣給了中國企業。但木已成舟,2006年12月29日,世紀雙虹出資9500萬美元,長虹股份出資9000萬美元,美國MP出資4000萬美元,共同組建成立2.25億美元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打造等離子顯示器件生產基地。
“現在,我們正在積極推進PDP中試線和一期二生產線建設。”虹歐公司副總經理沈一楠說,“截至今年年底,我們的中試線將建成;到2010年6月,我們的一期二生產線將正式投產。”
“長虹PDP項目目前生產的八面取(一塊面板上切割8塊42英寸的顯示屏)生產線,是繼日本的松下和韓國的三星、LG之后全球第四條等離子屏生產線。”沈一楠表示。據他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目前長虹生產的等離子屏,有一些數據甚至已經超過了世界上的一些一線品牌。
沈一楠,長虹最著名的工程師,曾經負責上世紀90年代紅極一時的“紅太陽一號”“紅太陽二號”工程建設。
但即使是負責過長虹歷史上多個工程項目的沈一楠,也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2009年4月,安裝上長虹等離子屏的“歐寶麗”等離子電視已經開始上市,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為了打破這種局面,虹歐第二期項目將在2012年年底完成,通過多期建設最終產能將達到600萬片(按42寸等離子計算)。
壓力還來自多方面的期待。長虹的中國首個PDP項目,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在2009年2月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平面顯示產業成為了三大重點突破的核心產業,單獨列為振興的六個工程之一。
“綿陽的希望在工業,工業的重點在長虹。”綿陽市人民政府市長曾萬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有中國西部“硅谷”之稱的綿陽,是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也是四川第二大城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虹最輝煌的時代,工業增加值曾位居四川省第二位,而今屈居第七。
“綿陽市政府提供給長虹的是無障礙的VIP式的服務。”市長曾萬明的體會是,長虹上午報到市里需要解決的事情,一般當天給予解決。具體到長虹PDP項目,綿陽市政府給予了土地、金融、稅收等全方位的支持,支持資金達上億元。
2009年10月16日,長虹與臺灣最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友達光電合資,運營液晶模組項目,步入液晶顯示屏核心領域。至此,長虹成為中國國內唯一同時擁有等離子、液晶、OLED( 有機發光二極管)等多種核心顯示技術的彩電企業。
“由于長虹的破局,外資壟斷屏的歷史不再延續。國產顯示屏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平板電視降價30%甚至更多的未來值得期待。”羅清啟說。上世紀90年代初,長虹通過與東芝的聯合開發,掌握了大屏幕彩電核心技術后,1993年推出的長虹“紅太陽”系列大屏幕彩電,曾經打出29寸4000元、30寸6000元的低價。其價格,是日本彩電品牌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