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顯示技術應用正成為熱門話題,臺灣面板大廠友達光電(AUO)也積極投入開發3D顯示技術,特別是在裸眼式3D顯示技術,在光屏障式(Barrier)部分有著令人矚目的革新專利,在柱狀透鏡(Lenticular)部分也有相當成熟的研發成果。
3D顯示技術應用正成為熱門話題,臺灣面板大廠友達光電(AUO)也積極投入開發3D顯示技術,特別是在裸眼式3D顯示技術,在光屏障式(Barrier)部分有著令人矚目的革新專利,在柱狀透鏡(Lenticular)部分也有相當成熟的研發成果。
友達光電顯示器技術研發Cell技術處處長廖唯倫表示,顯示屏幕要讓人眼感受到逼真的3D影像,主要是讓左右眼各自接收到準確的光信號,經由大腦合成3D視覺效果。面板廠商開發3D技術最重要的核心,便是利用光學設計將3D顯示光源分別準確地投射至左右眼,彼此不能有干擾,避免crosstalk問題,藉此進一步使人眼接收3D信號時,不會突兀而舒暢,降低人眼接收3D影像在視覺上的不適感,而讓3D感覺更為貼近自然。
目前友達光電均有投入開發配戴眼鏡式和裸眼式兩種3D顯示技術,前者包含電子式快門Shutter Glasses和偏振(polarization)技術,后者以光屏障式(Barrier)和柱狀透鏡(Lenticular)技術為主。廖唯倫表示,配戴眼鏡式的3D顯示技術相對而言較為成熟,所呈現的3D影像效果也比較好,加上其3D內容無須考慮太多視角問題,因此在家庭劇院或是3D電視應用領域,配戴眼鏡式的3D顯示技術還是會有一定的市占率。
不過長期來看,裸眼式3D技術應該會成為主流,友達光電也看好裸眼式3D技術的應用發展潛力,例如在手機、其它便攜式裝置、數碼相機以及數字廣告牌等。目前友達光電仍以Barrier技術作為3D顯示面板的技術基礎,因為Barrier技術與既有的LCD制程兼容,因此在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
不過廖唯倫指出,裸眼式3D技術需要進一步設計多個視角,才能讓觀看者從不同角度感受更好的3D影像質量,因此裸眼式3D顯示便需要設計更多的視點,但影像分辨率也會因此下降。Barrier技術也有類似問題,除此之外還有3D亮度在先天上就會下滑的技術課題尚待克服。
因此,友達光電藉由提供更高分辨率的面板、搭配革新像素排列設計,讓觀看者所感受的分辨率降低幅度不會那么明顯。此外在提高Barrier技術亮度部分,廖唯倫特別強調,友達光電已開發出獨家專利設計,借助把Barrier組件做到背光后面的方式,能更為有效地回收光源,回收率多出60%,可明顯提高Barrier顯示的亮度。這款革新專利已應用在65寸的3D顯示屏幕樣品上。
至于在柱狀透鏡(Lenticular)部分,友達光電的研發成果也相當成熟。廖唯倫特別指出,柱狀透鏡3D顯示技術要比Barrier來的好,亮度也較高,由于采用透鏡折射方式呈現3D效果,因此不會有光效率過低的問題。但是相關制造與既有LCD制程不兼容,設備、材料、制造都需要開發額外的產線,成本較高,是影響此技術能否為市場接受的最大難題。
友達光電在透鏡3D顯示領域的長期研發已有成果,特別是在制造量產部分具有獨家專利,已經接近量產水平,能有效提高良率并降低成本。透鏡式3D光學參數和透鏡形狀也由友達光電設計,相關核心技術也自行開發,因此擁有相關重要核心專利。
未來看好透鏡式3D顯示技術的市場應用潛力,友達光電也積極朝向此領域發展,至于哪種技術最終勝出,還是要端賴市場的選擇。10月28日在日本橫濱舉辦的光電展,友達光電也將展示一系列3D顯示技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