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安防系統作為公共場所安全的保障手段,要完成多項業務功能。概括的說來,包括日常功能和緊急事態功能,其中緊急事態功能又分為封閉性功能和疏散性功能。
日常功能主要包括安防設備自身巡檢,圖象輪切實時監控、門禁刷卡、廣播系統運行等,復雜而且繁瑣,如果全部采用人工方式的話不僅工作效率下降,而且無法保證效果。僅從監控畫面實時切換來說,據測試,一般人能夠集中精力關注毫無關聯的畫面時間為45分鐘,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可以達到1.5小時,但都無法做到8小時值守,更談不上24小時全天侯值守了。只有通過計算機智能識別,才能夠提升監控效率。
公共場所安防系統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應對突發性事件,可以通過兩個例子來說明安防系統如何實現緊急事態功能。
當一名嫌疑人盜取博物館的文物時,文物被移動,觸發了防盜報警系統的探測器,探測器會發出報警提示音,并立即反饋給報警控制中心;報警控制中心在收到報警信號之后立即與實時監控系統產生聯動,畫面自行切換到事件發生地點,并進行圖象存儲;同時,門禁系統自動關閉所有出入口,保證嫌疑人無法脫逃;監控調度中心工作人員通過通信系統下達抓捕命令,實施抓捕。所有這一切,都在事件發生的瞬間完成,要求系統具有良好的協同性,并具有高度的智能化特征。
以上是封閉性事件的處理,對于疏散性事件,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當進行籃球比賽的場館發生火災時,火災特征傳感器發現火災發生,向火災報警主機發出警告,由智能給水系統實施本地滅火;監控調度中心工作人員收到報警信號,使用廣播系統發出疏散通知,并開啟全部門禁系統,通過通信系統通知所有工作人員協助疏散人群,同時利用視頻監控系統觀察各個出入口的人流量,及時進行疏導。目前所有系統還無法做到智能疏導,需要通過人工進行,但智能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