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內部,這樣一種經營模式則間接造成李健熙時代的獨特組織構架,為三星今天的困境埋下了伏筆。
三星的戰略企劃室更像中國清朝皇帝的軍機處,李健熙憑借這個強勢集權部門越過層疊的機構發出明確的經營指令,創造出一系列三星奇跡。應該說,在最好的時期,李健熙如此經營三星與韋爾奇“將大企業做出小企業的感覺”似有神通之處——反應靈活,市場敏感度高。據報道,在李健熙自1987年執掌三星后,三星集團的銷售額增加8.9倍、凈利潤增加53倍、總市值增加140倍、出口增加74倍。
但這樣一個構架的致命之處亦清晰可辨,過度的資源供應導致企業經營者屢屢越過紅線,為所欲為——“賄金案”令三星大廈搖搖欲墜。
雖然未經三星官方證實,但來自三星內部的消息稱李在鎔已經出現在上海的辦公室。
“賄金案”后三星已經明確表態“由于轉換控股公司需要20萬億韓元的資金,三星不會設立一家控股公司使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財務核算各自獨立”,而在承諾“將在今后4~5年內出售愛寶樂園25.64%股份”中,由于該部分股權來自何人名下語意含糊,李氏家族對三星的實際控制削減到何種程度目前很難做出判斷。此前韓國媒體透露李氏家族擁有愛寶樂園54%的股權,其中李在镕控制25.1%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三星集團內部交叉持股現象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變,即使在股權比例大幅削減的情況下,李氏家族仍可通過復雜的交叉持股實現對三星的控制。換言之,李在镕執掌三星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從韓國媒體只言片語的報道中仍可以清晰的看到李在镕的工作性質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也就是說,此刻遠走海外更多的只是一種姿態。
2007年1月,三星電子新設立首席客戶官一職,李在镕出任該職。當時的報道稱“這標志著他正式加入三星的管理層”。而“COO管理的部門將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李在镕直接向副董事長Yun提交業績報告”,而李在镕的工作內容看上去也相當空泛,“負責管理全球計劃,其中包括與三星電子、主要股東、一般客戶的業務,以及尋求新的合作伙伴關系和投資者。”
出走海外,對李在镕來說更多的是更換了工作地點。“李在镕將以中國為起點,巡視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和其他營銷基礎較薄弱的地區。運用此前擔任COO時獲得的全球網絡,支持當地經營。”
但此時,出走海外已不僅僅是搭一個通向權力中心的跳板,“做一番業績以負老臣眾望”才是他海外工作經歷的著眼點。“賄金案”前李健熙曾半真半假的放出話,如果李在镕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也不會讓他輕易接班。“賄金案”后迅速證明自己的經營才能對李在镕變得尤為重要。
另辟蹊徑顯然是李在镕證明自己的最好捷徑,其中原因不言自明,三星的傳統優勢領域已深耕多年,李在镕已很難嶄露頭角。
實際上,李在镕業績軌跡已在其父的規劃之中。2005年,三星端出一個新的全球戰略:開發商務領域,使其成為與三星消費電子領域并駕齊驅的增長引擎。同年,樸根熙突然接替李道亨出任三星中國總裁,同時提出“打造第二個三星”的口號。但實施兩年效果并不突出。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李在镕出任三星電子的首席客戶官,同時啟動中國及新興市場的商務戰略。內容包括打印機、系統大規模集成電路、無線寬頻網際網路技術、太陽電池和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包含生物芯片等醫療器械的生物和健身領域及清潔機器人。
至此,或許可以給此前多年默默無聞的一個三星威海打印機工廠突然成為三星傳言的風暴眼一個詮釋——打印機正是三星商用戰略板塊中的一個亮點,這個年銷售額1400億美元的市場實際比手機市場的銷售額還要大。
與此同時,作為傳統強勢領域的布局,2007年底,三星電子宣布在半導體和LCD業務中將投入113.6億美元,爭取兩年后成為全球第一大IT企業。
前有商用領域開疆拓土,后有傳統強勢產業保駕護航——在李健熙的暗中規劃下,李在镕想不成功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