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售后服務的專業性以及收費方面受到質疑外,外資平板在提供“三包”服務期限上,也有歧視中國消費者之嫌。自2007年4月開始,海信、長虹、康佳、創維、廈華等主要國產彩電廠商均承諾對平板電視的主要部件保修三年,但外資品牌一直堅持“一年”的保修期。
擁有了上游屏資源的外資平板電視僅愿意給中國消費者提供一年的主要零部件“三包期”(極個別外資品牌為二年),而全部仍靠進口屏的國產平板電視卻主動給出消費者主要零部件“三年”三包期的承諾。不管是從整機利潤層面,還是從上游屏資源層面,與國產品牌相比,外資品牌更有資源、更有利潤空間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因為相比之下,國產品牌在屏等進口零部件上存在的風險和支付的成本更高。
記者采訪發現,“三年”保修絕對是壓在國產品牌身上的一個沉重負擔!叭诿垦娱L一年,意味著我們要付出數額巨大的服務成本和競爭風險,但相應的,消費者得到了實惠”,某國產平板電視廣州分公司老總告訴記者。他說,三年的保修期,外資品牌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將既得利益反饋回消費者身上,畢意按照國家目前有關規定,保修期就是一年!暗覀冋J為這是不夠的,通過反饋我們知道,平板電視問題多發期,往往是在一年之后,一年之后的維修費有可能會貴過整機的價格,這是很不正常的!彼質疑,事事將本土化掛在嘴邊的外資平板,唯獨不肯在售后服務上更貼近當地消費者需求,可見其本土化之說,是自欺欺人。
此外,國美、蘇寧等賣場負責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國產品牌選擇“三包保修”一是出于企業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與外資拿價格和品牌作核心競爭力不同,國產品牌將“售后服務”和渠道建設放在戰略的高度,所以它們愿意做出這么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