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和逐行主要是指監視器顯像管的掃描方式。監視器的圖像是二維圖像,而其重現過程是將二維輸入圖像變成一位的像素串,在通過水平掃描過程實現畫面從左側向右側的勻速移動;垂直掃描則將水平掃描線勻速地由垂直方向移動。隔行掃描是指將一幅圖像分成兩場進行掃描,第一場(奇數場)掃描1、3、5等奇數行,第二場(偶數場)掃描2、4、6等偶數行,兩場合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像(即一幀)。
因此對于PAL制而言,每秒掃描50場,場頻為50HZ,而幀頻為25HZ;對NTSC而言,場頻為60HZ,而幀頻為30HZ,雖然在人的視覺上屏幕重現的是連續的圖像,但由于奇數場合偶數場切換都會造成屏幕閃爍和明顯的行間隔線的效果。而逐行掃描則指其掃描行按次序一行接一行掃描的方式。隔行掃描監視器有圖像質量差,清晰度低,噪波大和圖像閃爍嚴重等缺點。
逐行掃描監視器則是為了消除隔行掃描的缺陷,將模擬視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通過數字彩色解碼,借助數字信號存儲和控制技術實現一行或一場信號的重復使用(即低速讀入、高速讀出)的50HZ逐行掃描方式,或者再提高幀頻,實現60HZ、75HZ以致85HZ的逐行掃描方式。逐行掃描技術由于將輸入信號通過A/D轉換變成數字視頻信號再由數字解碼和數字圖像處理電路進行行、場掃描處理,通道帶寬大大提升(可達到10MHZ—20MHZ)、清晰度大大提高、噪聲大大降低,同時逐行顯示消除了行間隔線和行間閃爍,而幀頻的提高(如60HZ—85HZ)則減輕或消除了大面積的圖像閃爍。
因此逐行監視器一經問世,便深受用戶的歡迎。當然,由于逐行監視器采用一行或一場的重復使用,行頻比隔行提高了一倍,由15625HZ變成31250HZ,75Hz逐行的行頻為46875Hz。行頻提高之后,行輸出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將受到嚴重的考驗,整機的設計和制造成本大大提高,因此整機的價格也較高。
三、目前市場上標稱100Hz監視器是隔行還是逐行的?
如問題2所述,由于50HZ隔行監視器存在明顯缺陷,我們可通過倍行的方式實現50Hz逐行掃描,或通過倍場的方式實現100Hz隔行掃描,另外還可通過倍行+變頻(50Hz場頻*1.2或*1.5)形成60Hz逐行或75Hz逐行掃描,但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發現國內外研發機構及芯片制造商推出倍行+倍場即100Hz逐行的技術和芯片,此外,要實現100Hz逐行顯示時,顯像管偏轉線圈所承受的行頻將達到62500Hz的驅動頻率,這一高行頻的顯像管目前的技術也難于制造出來(顯示器使用的顯示管除外),因此可以斷定的是目前市場上標稱100Hz的監視器只能是100Hz隔行掃描監視器。
100Hz隔行掃描技術在前幾年的電視機市場曾經風靡一時,其代表性芯片方案如飛利浦的MK-9倍頻處理模塊、東芝公司的數碼100模塊等。但是隨著美國像素科技和泰鼎公司的等倍(變)頻60Hz(75Hz)逐行處理模塊的出現。100Hz隔行掃描技術已逐步被淘汰。100Hz隔行掃描技與50Hz隔行掃描技術同樣存在行間閃爍、視在爬行、行蠕動、圖像粗糙和邊緣鋸齒等現象。而60Hz及75Hz逐行掃描監視器則由于采用了高幀和逐行技術而較為理想的消除了上述100Hz掃描存在的缺陷,因而100Hz隔行技術已基本上被60Hz或75Hz逐行技術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