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剛剛實現扭虧保牌的TCL,今年上半年即實現盈利4.2億元。借全球彩電產業從CRT(傳統顯像管電視)向LCD(液晶電視)升級之東風,以及TCL海外業務重組后的良性運轉,TCL這艘巨輪終于駛出低谷,進入全面恢復性增長階段。
TCL掌門人李東生對踏上國際化征程從不言悔
“TCL是一家中國公司,但我更傾向認為它是一個跨國企業”,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顯得格外輕松,他還自信2008下半年業績會超過上半年。
信息時報:TCL集團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2億元,TCL多媒體(彩電、DVD業務)也實現經營性盈利1.14億元,什么原因令TCL業績短期內迅速改善?
李東生:今年我們采取了更加聚集主業和貼近市場的策略,各主營業務業績均得以大幅提升。其中,TCL液晶電視上半年實現銷售151.8萬臺,同比增長230%;TCL手機共銷售671.6萬臺,同比增長60%,并實現了連續9個季度盈利。
其次,以前拖后腿的海外市場業務,經過重組和重新布局后業績大大改觀。在新模式下,運營成本和售后成本均大幅降低。在歐洲市場,彩電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6%,其中LCD在銷售數量上增加了近5倍;北美市場的彩電總收入增長了23%,其中銷售LCD32萬臺,增長2倍以上,CRT則以46%市場占有率穩居北美市場第一;新興市場LCD的銷量也增加了16.1%。
上半年,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已占到總體收入的48%,預計這個比例還將逐年上升。
信息時報:在當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TCL采取了哪些舉措來應對?
李東生:著力提高企業的三個核心能力環節,一個是品牌和渠道,另外一個是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第三個是制造和供應鏈的能力。
上半年,全球消費增長放緩,國內開始實施貨幣從緊政策,但我們在銀行獲得的授信是略有增加,而且公司現有的資源能力是可以滿足發展需求的。比如,我們的液晶模組項目并沒有因為新股增發計劃延緩而推遲上馬。此外,TCL多媒體上半年還提前贖回了2007年發行的可換股債券(2012年到期)。預計在新股發行和完成贖回可換股債權后,本集團的資本負債率將由39%下降至5%,財務狀況將更加穩健。
信息時報:在新股增發計劃受阻后,你們重新調整了增發價格,預計什么時候可以獲批?
李東生:定向增發正在走程序,估計10月會出審批結果。只能說我們有信心會通過審批,但最終結果還是要依市場情況而定,因為即使批下來了,接下來怎么能夠發出去,可能還是要取決于市場情況的變化。
信息時報:TCL液晶模組項目進度如何?國產平板電視企業怎樣才能打通整個產業鏈?
李東生:TCL液晶模組項目的主廠房峻工在即,預計生產設備在11月初安裝。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向上游產業鏈挺進是發展所需也勢在必行。目前,TCL在惠州、創維在廣州、奇美電子在佛山、中華映管在深圳均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組生產基地,可以說,模組產業在珠三角地區已經具備了相對優勢,這有利于吸引面板和配套企業來投資,從而形成聚集效應。而有關政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這一事業,廣東省已明確拿出9億元財政資金扶持平板顯示產業項目。
我相信在珠三角地區,未來幾年會發展成很有競爭力的液晶上游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