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松下電池有限公司是由日本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共同投資的專門生產可充電池的生產企業。投資總額1.3億美元,2006年銷售額約30億人民幣,是迄今為止松下海外最大的可充電池生產企業。然而從去年年底開始,“鎘中毒”的疑云開始環繞該工廠,至今尚未消散。
無錫松下電池廠員工“鎘超標”事件起源于去年一則關于廣東惠州超霸電池廠員工“鎘中毒”的報道,而更為深刻的原因則在于,從2002年無錫松下電池廠成立伊始到今年1月份廠內上千名工人罷工抗議期間,該工廠從未公布過尿鎘超標人員名單,僅以職業健康防護報告形式發布過。值得關注的是,隨后工廠迫于壓力公布的體檢結果表明,“鎘超標”現象確實在該廠存在,而且為數不少。
今年1月20日,本報刊出《松下稱并無一例鎘中毒,員工稱多人尿鎘超標——“鎘中毒”疑云密布松下無錫工廠》一文,針對該工廠的生產環境是否安全、已檢測出的尿鎘超標員工是否屬“職業性鎘中毒”、鎘超標員工將如何安置提出質疑。
持續長達四五個月之久的無錫松下電池廠“鎘中毒”事件至今尚未得到妥善安置。5月24日,記者于凌晨6點接到無錫松下電池廠員工報料,稱該公司“鎘超標”員工與工廠沖突加劇,8名“鎘超標”員工到該公司怒討說法,在沒有得到滿意回復的情況下,5名員工在該公司的會議室中度過了不眠一夜。
記者旋即趕赴無錫松下電池廠現場采訪。該工廠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公司已于4月18日向無錫市疾控中心遞交第一批職業病檢測材料,并于23日收到受理通知。預計在30個工作日會有一個徹底的結論,屆時該公司將“完全承擔應負責任”。
不過對于鎘超標員工而言,懷疑和不信任早已滋生,“公司經常出爾反爾”,“只要我們出現在工廠,公安局的人肯定會出現”,“公司從來沒有主動聯系過我們探討解決方案”。這些現象加劇了他們的不安全感,而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更讓他們憂心忡忡。
松下電池是一家位于江蘇省無錫的外商獨資企業,主要從事鎳鎘、鎳氫電池及鋰電池的開發生產,共有約5300名員工。而在日本本土,早在2005年以前,就關掉了大部分的鎳鎘電池生產廠。
四五個月過去了,無錫松下電池廠最新確認的約40名“鎘超標”員工,除部分在家休養外,19名員工已在交上一份“自愿申請復崗”的申請書后回到公司上班,記者趕赴無錫松下電池廠發現,該公司早已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儼然“鎘超標”事件已經被逐漸淡忘。
與之相伴的是,松下無錫電池廠的工作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在該工廠的鎳鎘車間,記者看到,該車間工人已經“全副武裝”,穿上了防塵服,帶上了新口罩,增加了吸塵設備,而且在鎳鎘車間出入口還特別添置了“風淋”設備,用于員工進出車間的除塵防護。
但對于堅持“討說法”的部分尿鎘超標員工,遲遲沒有公布的賠償方案讓他們尤為不安,四五個月的等待對于他們極為漫長,這期間,四處“尋醫問診”成了他們生活最重要的內容。他們中間大部分人拿著三四張來自不同疾控中心的尿鎘檢測報告,都超過了5μg/g肌酐的正常限度,其中最高的曾達到16.8μg/g肌酐左右。
他們最大的困擾還是來自生活方面。在無錫,記者見到的8名鎘超標員工均是女工,其中兩位尚未結婚,而且曾被無錫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建議“至少2年內不要生孩子”,另外一名在無錫松下電池廠工作期間分娩的女工對自己孩子的健康狀況憂心忡忡。“我孩子今年剛剛2周歲,前兩天檢驗結果是正常的,不過部分指標偏低,就像營養不良一樣。”她說。
他們對公司的質疑包括:如果當初就改善工作環境,是否如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悲劇就不會發生?公司在2006年前未曾告知他們的身體狀況,是否涉嫌欺騙員工并對員工健康不負責任?如今在他們身上,“骨質疏松”、“血壓高”、“頭暈”等癥狀開始逐漸出現,究竟誰能為他們的健康負責?
針對這些問題,無錫松下電池廠副總經理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尿鎘超標員工正處于職業病鑒定程序之中,具體方案尚在研討中,一旦鑒定結果表明確系“職業病”,無錫松下電池廠絕對不會逃避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據了解,相關負責人于今年1月22日剛剛加盟該公司,負責媒體發言。
5月21日,松下無錫電池廠原鎳鎘車間員工龐小姐被一紙“橈骨遠端”測量結果報告所驚呆。該報告顯示,她已經患上了嚴重的骨質疏松癥,與年輕健康的成年人群之平均值比較,她近似相當于擁有70歲的老人的骨質。
“這是我們自行做的體檢,之前公司給做體檢的時候忽略了這一項。”龐小姐情緒激動地說,無錫疾控中心的專家曾表示,她這個年紀是絕對不可能患上骨質疏松的,因為她今年只有28歲。
她并不是唯一的一個。另外一位今年31歲的鎳鎘車間員工周小姐同樣被診斷患上骨質疏松癥,與平均值比較,周小姐的骨質年齡接近60歲。
同去檢驗的其他6名“鎘超標”員工大部分患上了骨量減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17-2002,慢性鎘中毒對人體的主要影響為腎近曲小管功能障礙,可伴有肺氣腫、骨質疏松、骨軟化癥,并可使肺癌及前列腺癌發病率高。
不過,這并不能說明員工患上骨質疏松與鎘超標有關。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王瑩表示,雖然之前該員工有在鎳鎘車間長期工作經驗,不過對于骨質疏松的具體原因還是要參照其是否患有其他病癥,同時參照其工作現場以及病歷綜合研究。她對記者表示,在28歲患上骨質疏松確實并不多見,一般發病時間在40歲左右。
5月23日,無錫松下安排14名員工在第一人民醫院進行的檢查診斷中,發現一名員工有高血壓、動脈炎癥狀需要住院觀察,公司協助辦理了住院手續。24日上午該員工家屬和公司協商,在住院費用今后再說的前提下,本人接受公司住院安排。
“他們希望我們為他們的病癥支付治療費用”,無錫松下電池廠副總經理相關負責人說,但公司認為,他們的骨密度檢查報告是否與職業病有關,要請無錫市疾控中心的專家來做出解釋。公司充分考慮員工的擔憂,在鑒定結果尚未公布期間,骨密度相關的治療費用由公司承擔,其他方面的疾病,員工可優先治療,如果條件困難公司可以先行墊付,并在職業病鑒定相關結果完成后,根據結果承擔費用。
一個值得指出的細節是,雙方僵持到當夜八九點的時候,無錫松下電池廠請了無錫新區工會代表、無錫市疾控中心以及無錫市信訪局代表出席。“我們認為第三方的出現有利于評判公允。”相關負責人稱。不過“鎘超標”員工們顯然不這么想。“就算是請工會,也應該我們請,他們請來的工會能否代表員工利益?”一名憤怒的員工家屬稱,該工會代表當場并未為員工爭取權益。
次日,工廠派人送“鎘超標”員工到無錫第一人民醫院就診。“但是員工提出了其他要求,”工廠方面稱,員工要求做全面檢查,包括CT、B超、腎功、肝功能等等。而工廠在這方面難以首肯,其中部分檢查已經在職業病鑒定流程中予以實施。談判再度陷入僵局。
從1月份到5月份,記者多次接到無錫松下電池廠工人的電話,稱即將與工廠針對賠償方案進行談判,談判的無果而終讓工人們逐漸修改著對工廠的期望。
據了解,早在2月16日,該廠員工“二次體檢”結果已經全部得出,那么,是什么樣的原因讓正式的職業病檢測耽擱了兩個月之久?
“我們從來沒有怠慢過鎘超標工人的體檢。”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職業病檢測比預想的要遲,原因在于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申報職業病檢測材料的搜集需要每一名員工的配合,而其中部分員工因個人原因推遲了檢測時間。
不過尿鎘超標工人并不認同這種說法,“女工來例假期間是不能做尿鎘檢測的。”一位王姓女員工對記者稱,當時她因為例假關系推遲了一次檢測,隨后她多次聯系工廠希望去檢測,但是工廠以“要協調兩三名員工一起檢測”為由進行推諉。
“無錫市疾控中心曾給我做了一次心電圖,結果是不正常的。隨后他們讓我再去做了一次檢查,結果變成了正常。”一位龐姓女工充滿疑慮地告訴記者,在鎘超標員工們看來,這或許意味著無錫市疾控中心更傾向于得出“健康”的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咨詢室主任醫師王瑩表示,尿鎘超標檢測的一個尷尬之處在于: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檢測結果都有可能不同,隨著工作環境的變化、環境存在的濃度也不同,因而,哪怕第一次檢測是超標的,第二次也有可能不超標。
實際上,在歷經四五個月風波后,鎘超標員工們甚至對記者表現出了不信任。在記者告知他們會與公司領導交流的情況下,員工們提出“為什么先見領導不先見工人”的質疑,因而記者一度提出,能否在采訪公司領導的時候讓鎘超標員工旁聽。
遺憾的是,這一提案被工廠方面拒絕。相關負責人面有難色地表示,既然是對工廠的采訪,工廠方面謝絕在這種場合和女工們對話。隨后鎘超標員工們提出讓他們信任的廠工會成員、并未鎘超標的鎳鎘車間工人王魯堂作為代表出席,但是這亦被謝絕。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廠與員工的沖突中,第一工廠工會負責人王魯堂的境地愈發尷尬。在記者隨后與其的溝通中,王魯堂表示,在1月份罷工期間,有5個員工代表來負責員工與工廠的溝通,如今離職的離職,不管事的不管事,壓力直接落到了他一個人的肩膀上。
而他所提到的“壓力”來自兩方面:首先,他是鎘超標員工在工廠內最信任的代表;其次,來自工廠的壓力同樣讓他“吃不消”。“最近一次的工資漲幅讓我非常不滿”,王魯堂告訴記者,他來工廠1年半了,最近漲了工資,但因為是長白班,而非夜間倒班,收入水平竟然由原來的將近2000元降到了1000出頭。而隨后他與工廠人事高層溝通,后者認為他受到了鎘超標工人的“收買”。
王魯堂表示,他的態度不能代表廠工會的態度,因為他上面還有工會主席、副主席等負責人,在工會行政命令上完全插不上話。
隨后,記者對女工們的采訪則被婉言勸到“工廠外”進行。工廠方面并沒有給出緣何不好在工廠內采訪的解釋。女工們的推測是害怕公司員工和她們直接對話。
而無錫松下電池廠大部分員工態度的微妙轉變更讓鎘超標員工感到心寒。“現在關于鎘超標的討論很少,這個事情不是已經過去了嗎?”記者在工廠門口隨機采訪的幾位員工均表示,曾經在工廠引發軒然大波的尿鎘檢測結果日期被改動過的事件,亦被該公司員工輕描淡寫地解釋為——公司員工太多了,所以部分日期是手寫的。
在工廠鎳鎘車間門口,一位自稱是該車間負責人的女士對記者稱,最近未聽說過工人關于尿鎘超標的討論。
或許正因如此,部分鎘超標員工的“抗爭”并未掀起太大波瀾,多少顯得有些的“孤軍奮戰”。
相關負責人將這些變化歸功于公司在工作環境改善和“員工溝通”方面的努力。“1月份以來,我們大會小會,員工教育工作不斷。”他對記者稱,無論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公司都經常不定期做一些關于鎳鎘車間防范的培訓。
不過“鎘超標”員工們并不這樣認為。“鎳鎘車間的老員工走得太多了,現在大部分都是新人在工作。”一位周姓員工透露,鎳鎘車間原分a、b、c三個班,其所在的a班最終留在工廠的不過兩三個,其他班走得人也很多,走了大概100到200個人,而原因無非擔憂工作環境帶來身體的負面影響。
“走的員工屬于自愿離職,因而雖然很多尿鎘含量在4μmol/mol肌酐左右,沒有任何補償。”一位“鎘超標”員工稱,現在公司新員工多來自四川、重慶等地,他們一來就享受全新工作環境,自然無法體會原有員工的痛楚。
對此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是,1月份后,新員工補充率確實比較高,但是不能給出具體數據,因為“員工情況每天都在變化”。
到目前為止,部分鎘超標員工的不良癥狀已經開始顯現。雖然職業病鑒定結果尚未出結論,不過在與記者的接觸過程中,部分員工表現出頭暈、乏力以及腰背疼痛的癥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17-2002,慢性輕度鎘中毒的定義為:除尿鎘增高外,可有頭暈、乏力、嗅覺障礙、腰背及肢體痛等癥狀,實驗室檢查發現有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在9.6μmol/mol肌酐(1000μg/g肌酐)以上,或者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含量在5.1μmol/mol肌酐(1000μg/g肌酐)以上的情況發生,可診斷為慢性輕度鎘中毒。
在鎘超標員工中,一位龐姓女員工在1月25日拿到的二次體檢報告中,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含量達到5.56μg/g肌酐,是8位女員工中唯一一個超出標準的。其近期尿鎘檢測顯示,尿鎘含量達到12.90。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鎘超標的員工們全部填寫過“自愿上崗申請書”,其中收入的考量無疑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現在在工廠就職的員工,每個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資,而且還在鎘超標傳聞爆發后獲得20元/天的工作補貼,而我們每個月只能拿到800元左右,只有原來工資的一半。”一位鎘超標員工向記者反映。
此外,難覓新的工作機會也是他們積極上崗的原因之一。“在無錫新區的許多工廠中,只要聽說是松下電池廠的員工,就立刻拒絕錄用,除非自己去做一份合格的尿鎘檢測。”一位鎘超標員工對記者稱。據她稱,好幾個尿鎘并未超標的小姊妹都因這種“歷史污點”而被其他工廠謝絕錄用。
而還是有部分鎘超標員工最終沒有回到工廠上班,他們表示,公司讓部分人員恢復上崗,但有的是勞動力較強工作崗位,還有部分人員被通知“等到有關崗位空閑下來會告知”。此外,員工們稱,公司有高層勸他們“放下包袱”,不要再追究無錫市疾控中心的檢測結果。
針對工資問題,相關負責人拿出了一份鎘超標員工的工資單,不過他以“里面有不愿透露的名字”為由謝絕讓記者觀看,僅舉出一個例子,稱一名鎘超標員工4月份的工資在1041元,其中最高的是1464元。
此外,工廠方面還對記者稱,鎘超標員工雖然不用上班,但工資、獎金等收入,除“正常工資調整”外,全部按照原有規格發放,此外,三八、五一等節假日,還不定期對鎘超標員工進行慰問,發放價值超過1000元的購物卡,而且還經常召集他們一起聚餐。
“實事求是地說,現在我們看病產生的交通等費用,都是公司報銷的。”鎘超標員工們部分認同了公司的說法,不過她們指出,公司給他們的福利,幾乎都是建立在全體員工享受的福利基礎上,而且大部分不是現金,而是購物券,理由是職業病鑒定結果未出,而且購物券也沒有1000元以上那么多。她們認為,公司對鎘超標員工們并不關心。
小知識
鎘(Cd)
銀白色或鉛灰色有光澤的軟質金屬,具延展性。有八種天然的穩定同位素,還有十一種不穩定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于空氣中迅速失去光澤。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數酸中。鎘在所有的穩定化合物中都呈+2價,其離子無色。
鎘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長期暴露會造成嗅覺喪失癥、牙齦黃斑或漸成黃圈,鎘化合物不易被腸道吸收,但可經呼吸被體內吸收,積存于肝或腎臟造成危害。
相關報道
松下電池廠人事部原副部長潘為高調開博客(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20070425zy)
除了鎘超標員工之外,還有一個人對松下無錫電池廠“鎘中毒”事件的深層原因提出過質疑,他就是該工廠原人事部副部長潘為。
4月19日,潘為辦完了離職手續。7天后,他在新浪、和訊、搜狐陸續高調開出博客,其中稱無錫松下電池廠曾經長期隱瞞公司員工鎘超標事實,而他本人亦因“簽了不該簽的字”而深有罪惡感。
博客關閉原因“不便公布”
然而,繼預報“將以每天一集的頻率發布blog”之后,潘為的博客在4月27日戛然而止,當時他僅僅發布了兩篇博客。
記者旋即聯系潘為詢問關博原因。潘為表示,關閉博客是有不方便公布的理由,他本人希望松下無錫電池廠能夠對鎘超標員工做出適宜的處理方案。據介紹,離職后的潘為至今賦閑在家,并未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無錫松下電池廠方面稱,原人事部副部長潘為屬于“協議離職”,因該公司曾多次敦促潘為提供“必須的錄用手續”,但潘為并未在期限內提供。而潘為隨后開出的博客內容,該工廠認為屬于“個人觀點”和“心理描述”。
然而鎘超標員工們顯然并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眼中,潘為博客中“字字屬實”,而且潘為“在與他無關的情況下被開除,無疑是受害人”。據稱,潘為在任期間與鎘超標員工關系很好。
知情人士稱,公司給出潘為離職的原因在于“個人文化與公司文化不符”,而有分析人士指出潘為的離職直接原因在于松下無錫電池廠必須有人要為松下無錫“鎘中毒”事件負責。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獲得的一份《歷年測定偏高的指標變化跟蹤》顯示,指標在5μg/g肌酐以上的員工:2003年有42人,2004年有33人,2005年有12人。而這些人當年都被通知為體檢合格。
這同樣意味著,眼下無錫松下電池廠的40名鎘超標員工或還不是事件全貌。據知情人士透露的數字表明,從2003年到2005年累計超標的87名員工中,現已離職45名,其中34人在離職前仍處于鎘超標狀態中。
2001年10月通過的我國《職業病防治法》第32條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而種種事實表明,無錫松下電池廠對歷年尿鎘檢測超標的對象未能安排離崗檢查,特別是退職時仍超標的對象存在很大風險。
“在1月份罷工事件后,許多人離職了。不過有些人和我說很后悔沒有堅持留下討個說法。”一位鎘超標員工對記者稱。
據鎘超標員工們介紹,在1月份罷工事件前,無錫松下電池廠給員工派發的均為普通醫療口罩,而且每2天才更換一次;手套則一周更換一次;一些吸塵、風扇設備的啟用率非常低。最讓他們憤怒的是,工廠之前并未提示過他們這樣的工作環境存在職業性鎘中毒的可能。“如果當時告訴我,我絕對不會來這里工作。”一位鎘超標員工稱。
相關報道:

獨家:松下副董事長透露“員工鎘中毒”真相
松下電池鎘中毒事件調查:體檢報告引發爭議
傳無錫松下員工鎘中毒 被指隱瞞員工體檢結果
松下表示關于鎘中毒事件說法完全是失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