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規模宏大的首都機場T3航站樓今年投入了使用。來自全世界的乘客們一走進候機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尺寸顯示屏上那栩栩如生的圖像。在這座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當中,有多達2100臺70英寸的大屏幕液晶顯示屏和其他顯示設備,它們都是三星電子提供的。在奧運會開幕之前,這里還會裝備三星剛推出不久的82英寸的超大屏幕液晶顯示屏。
今年4月,三星電子還與中國移動一起,向北京奧組委交付了1.5萬套TD-SCDMA手機和數據卡。而在7月剛剛結束的中國移動第二批合計20萬部TD終端招標中,三星拿到了2萬部手機的訂單,僅次于中興通訊,排名第二。
這些產品都指向了一個對于三星來說屬于全新的市場,那就是商業客戶市場。今年3月在德國CeBIT大展上,三星不再把消費類產品作為推介重點,而是一口氣推出了大屏幕液晶顯示屏、打印機等多款商用產品。緊接著,三星又將這些產品一股腦搬到了中國,并在北京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商用產品及解決方案發布會。在激昂的音樂聲中,三星電子大中華區常務董事、營銷副總裁曲敬東慷慨激昂地表示:“三星已經是世界一流的企業了,而要成為超一流的企業,就必須要發展商用業務。我們要在未來3~5年內,在商用終端產品領域進入業界的前三甲。”隨后,三星又在國內各大城市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商用產品巡展。
談起三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手機或者電視等消費類產品。如今,已經在消費市場上奠定了領導地位的三星,卻要進軍以前并不熟悉的商用市場,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強大的后端
如今,人們往往只看到了三星的電視機和手機,它們已經分別占據了全球市場的第一和第二名;當然,他們大部分賣給了個人消費者。
但是,如果看到了三星在消費市場上強大的號召力,其實也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沒有觀察到隱藏在水面下巨大的冰山主體,那就是三星強大的研發能力和零部件制造能力。
三星的平板電視和手機之所以能夠迅速成長并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星掌握了LCD和半導體的核心技術。經過多年的苦心積累,三星電子已經在閃存、液晶面板、通信設備等多個上游領域擁有了核心的技術研發能力;三星電子前CEO尹鐘龍就曾經說過:“我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第一、第二、第三都是開發核心技術。”2007年,三星電子在研發上的投入高達90億美元,占其全年營收的9%左右。
與很多歐美廠商不同的是,三星不僅僅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制造也很少假手他人,而是自己建廠、自己生產,這種垂直一體化的產業整合能力在全球信息產業巨頭中比較少見。以手機為例,三星手機中的多媒體處理器、顯示屏、顯示控制芯片、存儲芯片等眾多的零部件都是三星自己研發和生產的。與此同時,三星和索尼合資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全球產量最大、最為先進的生產線之一。當然,這些零部件不僅僅供三星自己使用,也廣泛銷售給其他OEM廠商。
如今,這些零部件業務已經占據了三星電子的半壁江山——2008年第一季度,半導體和LCD業務部門在三星電子營收中所占的比例分別高達26%和25%。而且,由于在零部件領域罕逢對手,這些并不顯山露水的業務部門卻為三星創造了絕大多數的利潤:還是以2008年第一季度來看,三星LCD部門的毛利率高達23%,遠遠超出了主要面向消費者的通信(16%)、數字媒體(1%)和家電(3%)部門的毛利率,LCD和半導體部門一起為三星電子貢獻了56%的營業利潤,高于兩者在三星電子營收中所占的比例(51%)。
因此,如果說三星電子這家年營業收入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只是一家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公司,這本身就是個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