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利用紅外線傳輸進行語言分配,它具有超強的保密性而備受推崇,是目前市場上無線同聲傳譯系統中最先進的傳輸方式,適用于各種對保密要求高的小、中、大型會議室及室外場所。本系統設計可以同時調制發射多達六種語種,與會人員只需配有一只輕巧的接收機,通過選擇頻道就可以收聽發言內容。
一、重要術語
同聲傳譯——又名即時傳譯,顧名思義,是指基本同步的語言翻譯。翻譯工作由翻譯員負責完成,同聲傳譯設備只是提供操作的介面。換言之,配備同聲傳譯設備后,這些設備組成的系統并不能對語言執行自動翻譯,必須由傳譯員翻譯。
二、RAX同聲傳譯系統
系統在向會議參加者提供同聲傳譯語種的分配方面有完備的功能,因此它可以滿足大型多語種國際會議的全面要求。在設計傳譯功能時也貫徹了系統的整體設計思想:傳送傳譯語種的數字分配信號所用的電纜與其它功能所用的電纜完全相同。因此在原有的RAX系統中增加傳譯功能是比較容易的事。
同聲傳譯系統可以選擇由原語種直接翻譯的工作方式,或可選擇二次轉譯方式,以利于不為大家熟悉的小語種的翻譯。每個譯員臺都有一個發言原語種的輸出,還有一個輸出,可以選擇別的語種。
三、RAX現代同聲傳譯原理
A、B兩國代表會談,A國代表發言時,翻譯員A將其語言翻譯為B國語言,B國代表幾乎是同步聽到翻譯后的內容,并及時作答,翻譯員B再將其發言翻譯為A國語言。同樣,A國代表幾乎是同步聽到翻譯后的內容,并及時作答,我們把這一個過程簡化成原理圖如圖所示。如此的一個翻譯過程,可以清楚的看到,會談的時間是及時的,因為利用了電子系統進行語音的傳譯、交換和分配,花在翻譯工作上的時間只與翻譯員的反應速度有關。
同聲傳譯系統的設計
四、RAX同聲傳譯的傳輸方式
同聲傳譯系統的核心技術是多語種旁聽信號的傳輸(分配、發送與接收),主要由有線與無線兩種方案構成,而無線傳輸又分為電磁波方式和紅外線方式兩種。
4.1紅外線傳輸技術
紅外線傳輸由于具備安裝簡單、音質良好、保密性強等優點,普遍應用在同聲傳譯的語言分配與傳輸領域。采用紅外傳輸的同聲傳譯系統基本上由以下器材或子系統組成。
信號源:拾音話筒、會議系統及其他音頻源
譯員臺:也稱為譯員控制臺,一般具備雙工通訊功能,與數字會議系統的控制主機相連以進行音頻、數據的交換。
紅外發射主機:電子音頻信號通過音頻電纜送到紅外發射主機,經調制后送給紅外線發射器。
紅外輻射板:也稱為紅外輻射板,調制后的電子音頻信號經射頻電纜送到發射器后,利用紅外線發射管覆蓋到整個會議室。
紅外接收器:在紅外線覆蓋范圍內,所有接收器都能夠接收到紅外線,接收器把紅外光信號接換成電信號,經功率放大后通過耳機進行多個通道的語音監聽。
圖示為RAX用于紅外線同聲傳譯的典型系統圖。
同聲傳譯的基本功能
當現場發言與傳譯員為同一語言時,改語種的傳譯員無需再進行翻譯,可以關閉傳譯器的話筒進行短暫的休息,這時傳譯控制主機應該可以自動把該傳譯占用的通道自動切換到現場語言中。
5.2二次或接力傳譯功能
5.3呼叫和技術支持功能
5.4傳譯通道鎖定功能
5.6獨立語音監聽功能
六、同聲傳譯的設計要點
同聲傳譯系統在上世紀的核心作用是進行多種音頻的交換,而目前由于多媒體信號源在會議中的廣泛應用,所以在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把所有的語音信號(典型的會議系統、無線話筒等)、多媒體信號源(典型的電腦音頻信號、磁帶錄放機、錄像機、光盤播放機、有線電視信號等)以及最為重要的緊急廣播全部接入同聲傳譯的控制主機。因為大部分傳譯主機只具備1-2路擴展音頻輸入,所以可以設計音頻矩陣或調音臺對上述的多媒體音頻信號預處理之后再輸入到同聲傳譯主機。
6.2傳譯員的視頻源監視
·傳譯員可以通過攝像聯動的功能隨時觀測發言者的口形、表情及其它肢體語言,使翻譯的氣氛更加生動和豐富;
·傳譯員可以清晰辨別發言者的具體位置,及時了解發言者的身份以及會話的代表立場,明確部分語言的特殊含義;
·傳譯員可以及時理解發言者在黑板、電子白板或者投影屏幕上講解的數據、圖紙、表格或其它類型的電子數據,使翻譯的內容更加準確。
但是在多數的學術報告廳、國際宴會廳等大型會議的應用場合,不管傳譯房設置在任何位置,這種能夠多方面兼容的要求顯然不容易實現。所以在設計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視頻系統,把會場的攝像、電腦等視頻信號送到所有傳譯房進行監視。
6.3傳譯房的視頻源格式
6.4紅外輻射板的設計數量
·傳譯語種的數量
大部分廠家對輻射板的功率描述都有不同的定義,但共同的特點是在發射不同數量的通道時所能產生的功率是不同的,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輻射有效面積=最類覆蓋面積/發射通道數量
·場地裝修的材料
紅外線雖然是不見光,但傳輸的特性與聲波有點類似:黑色、粗糙的表面比白色、平滑的表面會吸收更多的紅外線,這種情況下紅外發射器的安裝數量要適量增加。
6.5紅外輻射板的安裝方式
6.6設計合適的載波頻帶
每一通道的射頻信號有各自的載波頻率,集中在某一頻率附近,此頻率稱為該通道的載波頻率,載波頻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稱為頻偏。射頻信號的頻偏范圍越大,所發射的音頻信號品質越高,能夠發射的通道數量會越少。
a.窄帶調制方式
窄帶調制方式采用±6KHz-±7.5KHz頻偏的副載波調頻方式,普遍應用于多通道語音傳輸系統,載波頻率范圍介于55KHz-1335KHz之間,每通道以40KHz遞增,頻響范圍在50Hz-8KHz之間,最多可由32個標準的窄頻通道傳送,適用高清晰度的語言發射。相對于寬帶發射,窄帶調制的頻響范圍明顯降低,但應用于語音發射已經足夠,因為語音應用最重要的是有足夠的通道數目和語言清晰度。
窄帶調制方式
窄帶調制方式很容易受開關電源產生的高頻噪音干擾,按高頻噪音干擾源種類可分為尖峰干擾和諧波干擾兩種,按干擾耦合通路可分為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兩種。窄帶調制方式主要易受高頻諧波的輻射干擾,干擾源多數來自室內的各種節能燈具,因為節能燈為了降低閃爍,利用開關電源將市電的交流50Hz頻率升頻到38KHz,很容易產生1次或多次38KHz信號的諧波,這些諧波的頻點可能會剛好覆蓋在窄帶調制的頻段范圍內,甚至對32個頻道都會產生諧波干擾,從而影響紅外傳輸系統的信噪比和發射距離。
節能燈的諧波頻段分布
b.寬帶調制方式
寬帶調制方式采用±22.5KHz頻偏的副載波調頻方式,載波頻率范圍介于2MHz-6MHz之間,普遍應用于多通道高音質的傳輸系統,適用于高品質的同聲傳譯、語言培訓、無線導游、多聲道電影、高保真音響等紅外發射系統。寬帶調制如果以200KHz的頻率間隔可以分布多達32個副載波發射頻段。
由于載波頻率為2.3MHz和2.5MHz的高頻段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采用±50KHz頻偏的副載波調頻方式時,音頻響應可以高達20Hz-20KHz,可用于對音頻質量要求非常高的場合。
高保真的寬帶調制方式
6.7射頻傳輸的線纜均衡
射頻傳輸的電纜均衡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a、傳輸電纜的長度
雖然射頻信號可以進行高達數百米的電纜傳輸,但建議調制器的第一個負載最好是距離最近的紅外輻射板,而且整條射頻電纜鏈路的總線長應該控制在有效的傳輸距離內。在同一個射頻鏈路里,由于每一臺紅外發射器到調制器的連接線長度不一致,當相對的兩臺紅外輻射板信號到達時間有明顯延時差距時,會導致該區域的紅外信號有沖突,引起一些額外的高頻噪音。
錯誤的紅外輻射板鏈接方法
正確的紅外輻射鏈接方法
經驗值是相對兩臺紅外輻射板到調制器的連接電纜長度差異不宜超過30米。然而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仍然難免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系統布線,目前部分廠家設計的紅外輻射板已經內置射頻線纜延時調整的功能。
b.傳輸電纜的終端
為了方便系統布線,大部分紅外線輻射板都具備射頻環路輸出接口。在一條射頻鏈路里不管使用1臺還是串聯多臺紅外輻射板,所有鏈路的最后一臺輻射板都必須進行終端處理,以均衡射頻信號在整條鏈路的功率分配。
終端阻抗早期以50Ω為主,現在也出現了很多75Ω終端的傳輸阻抗。大部分紅外輻射板都內置了終端電阻,通過撥動開關來決定本紅外輻射板是否需要終端處理,也有部分新產品具備自動終端功能。
七、
RAX譯員臺可以從6個不同語種的通道中選擇,另外還加上發言的原語種。傳譯系統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作為一個大型綜合系統的一個構成部分。當獨立使用時,用人工操作對內置的微處理機編程序以控制語種通道分配,通道的路線調度和聯鎖。
線路圖
7.1發射主機(RH-860)
7.2發射單元(RF--860)
7.3譯員單元(RY--860)
7.4接收單元(RJ—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