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馬路上那些突然間被拆除了的大廈,或者嶄新的拔地而起的高樓總是會吸引許多過往行人的目光。然而,在轟然倒下或者拔地而起的結果發生之前,又有多少人留意過中間那些緩慢的過程呢?
08年,對于中華民族是值得驕傲的,我們戰勝了那么多天災人禍,我們還將迎來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08年,對于TCL也是值得驕傲的一年,經過幾年辛勤耕耘,在07年正式告別虧損噩夢的基礎上,TCL將迎來史上有一個發展的高峰期。
面對此前接受法國湯姆遜公司造成的巨額虧損,無數的“專家”也曾經唱衰過TCL,認為這家企業主導的“蛇吞象”游戲將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甚至一家美國的權威雜志《福布斯》把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先生評為了 “全球最差老板”……
但是接下來歷史發展的事實證明,《福布斯》的排行榜并不是什么時候都具有參考價值。07到08財年TCL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據TCL集團公布的2007年年報稱2007年TCL集團實現凈利潤3.96億元,剔除可轉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后,公司實現凈利潤3.10億元。此次盈利財報使TCL終于如愿以償的摘掉了“*ST”的帽子。更是徹底粉碎了那些懷疑TCL盈利能力和未來發展的猜測。
在07財年大幅度盈利的基礎上,TCL更是為08年的企業發展制定了宏偉的藍圖:TCL多媒體要在保持CRT電視全球11%以上占有率的同時,盡可能提高平板電視業務的市場份額,即2008年從1.8%升至4%,同比增長300%,并進入全球前8位。國內市場,要進行全產品線的覆蓋并將市場份額提高到11%,同時其液晶平板產品也將恢復在歐洲市場的運作。
行業分析認為,經過08年的調整,TCL的整體業務架構和盈利能力渴望達到一個相當優秀的水平。其良好的業績表現將足以支持目前TCL的國際化步伐,推動TCL集團整體業務的發展和進步。
07年TCL的扭虧和08年的宏偉計劃,可以看做是一座大廈的“拔地而起”:當它具有著這樣的高度,那么人們的目光自然能夠聚集到它的身上。但是這座大廈的拔地而起絕非在朝夕之間完成。鳳凰涅磐或者是李東生先生愛說的“鷹的重生”絕非“一朝易事”。
中華大地自古有尚武精神。作為優秀的華夏文明的一部分,中華武術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名族在全世界通行的“名片”,洋人叫它“中國功夫”。武道講求的制敵,素來以可行可見的實體形態為主。在TCL的復興之路中,深練實體之功是其克敵制勝的關鍵之一。
07年,TCL推出的“薄絕”系列平板電視,并以其優異的性能、超薄的外觀贏得了市場的廣泛青睞。筆者走訪賣場的時候,銷售人員甚至能自豪的這樣介紹:哪怕顧客不買我們這款產品,也會多看我們幾眼……我們這個是整個賣場里回頭率最高的產品。
H78薄絕系列產品不僅性能優異造型優美,更具有著最薄的機身。TCL介紹該產品上市的時候,其厚度是全球平板產品中最薄的。TCL超薄平板的市場,打破了只有外資品牌能夠領導平板產品市場潮流的神話。一時間,H78產品成為業界人士目光追逐的焦點。
在08年年初,TCL另一款具有全球領先的“自然光”技術的平板產品E9系列的上市,在市場上再一次掀起了一場TCL平板購買熱。自然光技術是TCL開發出的旨在令液晶電視更加節能、更加保護視力、綜合畫質更加出色的頂級技術。該項技術目前已經被授權于部分日系企業使用,實現了民族彩電企業在平板技術領域的“出口”。
E9和H78僅僅是近幾年TCL在產品研發上獲得的重大成果的最終縮影和集大成者。近幾年來TCL系列液晶彩電、電腦屢次榮獲了德國紅點工業設計大獎和IF大獎,成為穩定世界定頂級設計獎項最多的民族品牌,不僅僅證明了TCL和索尼、三星等世界級巨頭比肩的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更是為民族彩電產業爭得了榮譽。
在這些成績背后,是TCL多年來堅持對自主創新和以產品為基礎“立企”的戰略的必然結果。據統計表明,過去三年,TCL年均研發投入19億元,三年共申請專利919項。這段時間也是TCL集團成立以來申請專利最多的時期。
在TCL巨大的科研投入的背后,卻是整個集團的虧損。也就是說TCL實在自己資金最緊張的時候堅持以從來沒有過的力度來進行產品研發和創新的投入。07年TCL成功扭虧、08年TCL要進一步騰飛,這一切的基礎就是目前TCL手里一個個優秀的產品。
好的產品往往是好的企業最重要的“名片”。TCL深知這樣的道理。但是好的產品從何而來,向別人去買那是不可能。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自力更生。三年的虧損,可以說TCL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這期間資金緊張是最主要的困難:越是困難需要花錢的地方越多,一位資深的經濟專家表示。但是,TCL在縮減各種開支的同時,唯一保障不會下滑的就是“研發”。因為這是TCL立命之本。
這就如同一個習武之人,若想獲得超人的武技,能夠成為一代宗師,多年的寂寞學武,更長時間的潛心苦練絕對不能避免。這期間需要習武之人堅持不懈的練習,更需要它耐得住寂寞。等到技巧嫻熟、肌身強健,便也是出頭之日。
國人尚武,但是對于“舞”理解卻更多的源于洋文化。這種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舞,在漢文化中并不多見。然而,經過國際化洗禮的TCL卻很擅長這種洋舞。舞講究藝,它首先要美——而不需要克敵制勝(武),它還要和諧,要求團體的配合,要求和于音樂的節拍,要求適合自己的身心。這種舞藝就如同企業管理的學問:它無形卻有意,得其意者身心具健,失其意者則輕則身體酸累,重者可能傷筋動骨。
在TCL實現復生的涅盤中,內部的戰略調整始終是個重點。07年的扭虧的時間點也恰恰是其整體結構調整完畢的時間節點。2007年底,TCL實施了集團產業重組,建立了多媒體、通訊、家電、部品四個產業集團以及房地產與投資和物流與服務兩個第三產業業務群,這種“4+2”的業務架構重組,優化了資源配置,使集團業務架構更為清晰。
在TCL集團的核心業務,多媒體業務中類似于集團業務的調整的轉變也在07年底先后完成。TCL多媒體的新CEO梁耀榮給以彩電為主的多媒體業務帶來的最主要轉變被稱作“流程再造”。梁耀榮到任后,很快就著手建立TCL多媒體的新流程,比如戰略伙伴的維護,產品策略的制定等。在此基礎上,08年TCL多媒體的整個架構都發生了轉變。新的架構更強調集中與靈活的原則,強調辦事情的效率,并積極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破除殘存的“等級制、官僚主義和家長作風”。
TCL多媒體流程調整的核心是突出效率。梁耀榮甚至用“TCL多媒體每賣一臺彩電都要分析是否盈利”來要求集團的運作效率。TCL以“15個業績提升項目小組”的方式,將原有的管理體系打破,重新審核企業的操作控制流程,建立起緊湊的合作機制,并把這種崇尚合作和效率的文化作為TCL多媒體的核心文化機制來貫徹。
TCL這種集團性的管理方式調整并不是近期展開,而是伴隨著TCL從本土企業成長為一家真正的國際企業的整個歷程。
李東生曾經描述過進入國際化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那就是缺乏國際化的人才。現任TCL多媒體CEO的梁耀榮也有類似的形容“與全球頂尖國際化公司相比,未來TCL多媒體更需要做的是個人能力和團隊能力的建設”——在同樣的意義上,梁耀榮的登錄,就可以看做是李東生解決“人才問題”的重要舉措。梁耀榮07年5月來到TCL之前,曾經是飛利浦消費電子執行副總裁,具有豐富的國際化企業管理經驗。
在梁耀榮看來,他的到來更多的是帶來了“經驗”:“其實中國的經理很優秀,缺的只是經驗與思維。當你到了法國、美國去見客戶的時候,客戶發問的方式與中國客戶不一樣,你要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得到雙贏的合作方案。”TCL國際化的真正難點是按照國際客戶的習慣處事。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下功夫完善自身的內部功底。于是,TCL和TCL多媒體一系列的內部調整有條不紊的上演了。
如果讓筆者形容TCL的國際化是什么,竊以為,這更像是參加一場舞會:成功是什么——找到舞伴,并迎合旋律做出正確的動作;而那些失敗的就只能被別人推推搡搡的來回打轉。TCL已經成功找到了這場舞會的舞伴,并最終趕上了節奏。一系列的內部調整,和文化變革,使得TCL能夠全身自由自在的在舞池之中演繹“東方神韻”。
在漢語中“技藝”一詞非常有意思:技往往是一種實在的東西,是指達成某個目的或者制作某件物體需要的方法和能力;而藝則是務虛的,它強調在事物實體之外的“神”,強調最終的體驗感覺。如果我們形容一個人的能力很高,往往會說它“技藝”超群。這是指他不但有能力,而且會運用自身的能力,與目的達成和諧。
在TCL的國際化歷程中,這種企業戰略和管理上的“技藝”無疑是成敗的關鍵。從以產品為中心的突破,到一流程為中心的管理調整,TCL在多年國際化過程中一直在上演著“技與藝”的和諧。而一旦技藝超群,那么也就到了收獲之時。
當TCL宣布07財年成功扭虧為盈的時候,大家已經知道,TCL邁出了作為國內彩電產業中唯一實現真正意義上國際化的企業的最堅實一步。這一步不僅是叫人在緊張中突然能松一口氣,更是給人們帶來了實現更加美好的目標的希望。
經過國際化的磨練,TCL已經今非昔比。07年年中,TCL品牌的含義正式的從“今日中國雄獅”這樣一個更加強調“武技”的闡釋,轉變成“創意感動生活”一個充分具有藝術氣息的“舞藝”般的闡釋。這是一個企業在商海中從“披荊斬棘”到“游刃有余”的轉變,證明著這個企業真正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