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音樂制作的朋友中,可能95%的人沒有專業設備,要置辦一套專業音樂制作設備(包含MIDI制作和錄音、縮混功能),沒有幾萬、十幾萬甚至更多的錢是不行的。但如果我們沒有錢,就不能制作音樂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設備來完成我們的制作工作。
雖然現在有許多硬件已經被軟件所取代,就象前一節中我們介紹的那些軟件“設備”。但監聽音響卻是永遠免不了的。現在普通的TR5數字監聽音箱不用功放,也需要近4000元。如果我們手頭只有一套100多元的多媒體音箱,我們怎樣利用它呢?
首先要明白,監聽音箱與普通音箱的區別,就在很少聲染色,頻率響應曲線比較平穩。而普通音箱因為制作成本或者工藝水平的限制,可能會在某些響應頻率上有些提升。從而造成我們聽到的聲音在這套音箱上聽很好,而到了別的音箱上聽又很差的現象。
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我們當然還是選擇購買監聽音箱,但這一小節的問題,就是怎樣解決用普通音箱來做制作監聽?
其實人的聽音是有很多主觀性的,對于某些頻率又可能因為人而異。即使我們使用監聽音箱,有條件的也要具備一對近場監聽,和一對遠距離監聽,用來保證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得到相近的聲音效果。借鑒這個做法,我們可以用現有的普通音箱來制作音樂,并通過各種頻譜儀來觀察和控制錄音數據,以做為最終效果的參考(這需要對音樂的頻率等知識比較熟悉)。
簡單來說,就是:
一、在不同的設備上聽,即用你的VCD機、隨身聽、普通錄音機或者其它民用設備來聽,看看與你的普通音箱有什么差別。多聽幾次以后,你就會明白你的普通音箱大致缺陷在什么地方,比如是低頻不足,中頻混濁,還是高頻刺耳等。以后再做制作時,心里有數,就可以相對地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
二、用軟件的頻譜儀觀察音樂。一般低頻的電平要比高頻大一些,通過相位儀可以觀察你的音樂的動態和聲場。我經常使用的是Samplitude2496的頻譜儀,在CoolEditPro和WaveLab中也都有各種頻譜儀可以選用。它們都是你得力的助手。
另外的一個小經驗:如果你無法確定你的音樂與演唱的音量是否平衡,可以到隔著墻的另一間屋子里來聽,你會更容易確定。
用普通音箱制作完成后,再用耳機來聽一遍,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因為耳機比音箱更容易聽到一些音樂細節上的問題。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利用別人的耳朵,這是最經濟的監聽方式:)別人的意見(當然最好他是個懂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