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數字電視開始在我國試驗播出。至2003年底,隨著政府的大力推進,已有50多家電視臺開始播出數字電視,截至12月,國家廣電總局共批準了兩批38個城市和3個省為數字電視試點省市。目前,近70%的省級電視臺已初步具備了播出數字電視的基礎,中央臺近一半的節目也已采用數字化播出。因此,基本可以按時完成廣電“十五”規劃中的“力爭到2005年,省級以上電視臺基本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播出數字化,節目傳輸、交換網絡化”的目標。
數字電視帶動機頂盒市場
賽迪顧問對國內40多個數字電視試點省市的調查結果顯示,2003年中國市場數字電視用戶規模累計達16.8萬戶,其中2003年新增用戶10.1萬戶,顯示出數字電視在2003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數字電視用戶市場的啟動,首先直接帶動了有線機頂盒(下簡稱“機頂盒”)市場的發展。2003年,我國機頂盒市場共實現銷售收入14960萬元,總銷售量為13.1萬臺。與機頂盒稍顯緩慢的市場步伐相比,數字電視機市場取得了飛躍式發展,“數字高清”成為2003年中國彩電市場最顯著的消費熱點,數字電視預先啟動了顯示終端市場,市場需求表現出濃厚興趣。
前十位品牌銷量集中度高
按照交互式功能的不同,賽迪顧問將機頂盒分為三類:普及型、增強型與交互式。普及型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收視計費需求,可以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輸出,具有較少的上傳信息功能,平均價格一般在800元以下,屬于最基本的產品;增強型能夠滿足大多數付費頻道的甄別收看功能、點播互動功能等,平均價格一般在1600元以下;交互式產品的功能最齊全,并具有互聯網接入、收發郵件與短信息、編輯錄像存儲等一種或多種功能,平均價格在1600元以上。
目前,國內機頂盒的銷售還主要由運營商捆綁銷售,市場化程度很低,機頂盒與系統設備的選擇以及廠商的實力關系較密切,具有相當的壟斷性。據賽迪顧問調查,2003年銷售量居于前十位的主要機頂盒品牌的銷售量之和占市場總銷售量的73.5%,集中度比較高。
供需特征影響市場規模
目前,國內市場數字有線機頂盒的規模需求還未形成,出口產品主要是數字衛星機頂盒,因此2003年實際的數字有線機頂盒的年產量在20萬臺左右,但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1000萬臺的年生產能力。
需求方面,機頂盒用途不明阻礙需求升溫。在數字電視的普及過程中,機頂盒的投入由誰來負擔是一個焦點問題。賽迪顧問對試點城市有線電視用戶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明確拒絕承擔機頂盒費用的消費者不到十分之一;而從300元至1499元價格范圍內,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差異不顯著,說明多數消費者具有機頂盒購買實力,但是否值得購買是主要問題。
供給方面,微量需求尚難支撐規模供給。目前在國內最具有實用開發價值的機頂盒是數字有線電視(DVB-C)機頂盒,發展重點有兩方面:一是數字電視和視頻點播業務;二是寬帶接入互聯網業務,要實現這兩個目標,要求機頂盒具有解壓縮、互聯網瀏覽、解密收費以及交互控制等功能。據賽迪顧問統計,2002年以來,共有35家企業50多個型號的數字有線機頂盒通過了國家廣電總局入網監測并獲得入網證書。
未來五年市場增長顯著
數字電視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在缺乏強勢內容的支持下,產品技術和用戶市場的發展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奧運會、世博會的利好前景影響下,賽迪顧問認為,未來五年中國有線數字電視將取得快速發展,到2008年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規模將超過3370萬戶。
考慮到初期市場主要靠運營商推動發展,即使實行“機卡分離”技術,仍會存在部分運營商批量采購現象,以及可能存在的更換以及機頂盒升級情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并運用模型分析,賽迪顧問預測未來五年國內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市場的需求量將以79.5%的復合增長率發展,總需求規模將超過368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