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當前,液晶電視的流行旋風吹遍大江南北,不僅將同為平板電視的等離子逼入冷宮,而且也將CRT電視打得節節敗退。于是國內一些廠商拋出了CRT即將退市的言論,而外資品牌力捧液晶退出CRT市場的行為更是增添了這種言論的可信性。誠然,目前一線大城市的電器賣場,無論是國美還是蘇寧,平板電視已經成為一個消費主流。但是,即便如此,說CRT電視要退市多少還有點牽強。本文中,我們將從CRT電視的發展歷史說起,反駁CRT即將退市的言論。
一、 回顧——CRT電視的發展歷史
從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的誕生到現在第二代超薄CRT彩電的出現,CRT電視產業先后經歷了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在技術上也實現著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球面到平面的創新轉變。可以說CRT市場的孕育過程非常完整,遵循著產品的生命周期軌跡。
1、CRT電視導入期(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
1958年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北京牌14英寸CRT電視)在天津712廠誕生。這臺電視機的部分元件是由蘇聯研制的,不過當時我國電視機研制技術與日本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臺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我國彩電業生產的序幕。不過,70年代我國彩電業發展緩慢,彩色顯像管等主要部件仍需從國外進口,再加上計劃經濟的影響,使得我國彩電業在生產規模、產量、產品性能和產品質量上都逐漸落后于日本,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1978年,國家批準從國外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架設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并于1982年竣工投產。這標志著我國彩電業的生產擺脫了自行摸索的階段,搭上了承載先進技術的快速列車。
不久,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改變了我國彩電主要元件依賴進口的局面,使得彩電業的發展逐漸形成規模。這期間,全國引進大大小小的彩電生產線100多條,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國產品牌紛紛涌現。
1985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臺,超過了美國,僅次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視機生產國。這期間國產品牌無論是技術還是規模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僅長虹的產量就已達到單班日產1500臺。但是由于我國電視機市場受結構、價格、消費能力等條件的限制,電視機普及率還很低,城鄉每百戶擁有電視機量分別只有17.2臺和0.8臺。
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934萬臺,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這一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在導入期,CRT電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黑白的彩色的發展歷程,并選擇了引進生產線的發展捷徑。在電視機主要元件改變了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后,我國掌握了CRT電視生產的主動權,各家國產品牌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在產量方面先后超過美國和日本,躍居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可以說,在生產方面,國產CRT電視產業順利的度過了導入期,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面臨的是CRT電視的普及及進一步發展的問題,而這正是成長期要解決的問題。
80年代中期,雖然國產彩電在數量和規模已經有了空前發展,但國內企業引進的生產線在技術上仍然比較落后,其所生產出來的電視機在技術、品種、功能、質量、價格等諸多方面都無法與進口彩電相比。在大量進口彩電的沖擊下,國產電視的市場地位與日俱下,不僅抓不住新增市場機會,連已有的市場份額也被外資品牌搶奪。在這一輪搶灘戰役中,外資品牌拿下了近八成的市場占有率,其中松下、東芝、日立等日本品牌占據絕對優勝地位。
進入90年代中期,價格戰進入白熱化階段,一些實力較弱的彩電生產廠商相繼轉產或被淘汰。而長虹、康佳、TCL、創維等一批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競爭意識強的彩電企業進入大發展時期,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骨干企業。國產品牌技術上的飛躍和低價優勢使得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日益萎縮。 1996年,國產彩電銷售額首次超過進口彩電。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之比逐漸由以前的2∶8變成了8∶2。
在CRT電視的成長期,國產品牌在技術上的劣勢暴露無遺。不過,國產品牌認清了當前的形式,揚長避短的與外資品牌打起價格戰。這一低價戰術使CRT電視走入尋常百姓的家庭,不僅幫國產品牌贏回了市場份額,也使百姓得到了更大的實惠。與此同時,激烈的價格戰淘汰了市場中實力較弱的品牌,使存活下來的品牌樹立了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可以說,在成長期,CRT電視完成了普及任務,并使我國的CRT產業提前進入成熟期。
90年代中期,當國內彩電憑借低價優勢壓倒性的占領國內中低端彩電市場后,國外家電企業開始轉向技術、升級產品,他們一方面增加在華投資并加速本土化進程,另一方面以產品和技術的革新占領高端市場。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世界知名產品為索尼的特麗瓏電視。
直到2005年,第六代液晶電視一上市便卷入中外品牌價格大跳水的漩渦,液晶電視的發展潛力才開始實現。2007年,隨著價格的進一步降低,液晶電視的銷量不到總體比重的20%,而CRT電視的銷量跌破80%。雖然在銷量上CRT電視仍然占絕對的主流,但是在銷售額上液晶電視已經達到52%。不過,我們不能單就銷售額的表現來說CRT電視即將退市。
在市場上,雖然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走向衰退期的時候,但是目前CRT市場的種種跡象說明,CRT電視正處于成熟期階段,說CRT即將退市言之過早。那么,在我國CRT電視的發展現狀如何呢?
1、市場:CRT電視的銷量連年下滑
2007年國內CRT電視銷量為2707萬臺,較2006年下降11%;銷售額392億元,下降17%。具體來說,2007年上半年CRT電視的銷售量下降了7%。在國內一級市場,CRT電視的銷售占比已不足15%。2007年第三季度CRT同比更是出現了18%的大幅下跌。
2、產品:弱勢地位催生超薄概念
超薄CRT電視上市后不久,便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據《中國彩電研究藍皮書》數據顯示,2006年中,超薄CRT電視全年銷量220萬臺,增長了6倍多,占整體彩電市場近87%;液晶電視市場增長率為200%,銷量達到380萬臺,占總體彩電市場的10.6%。2007年超薄CRT電視的增長依然強勁, 上半年銷量238萬臺, 增長了近2倍,并已超過2006年全年銷量,占到CRT電視17%的比重。
3、價格:CRT電視價格平易近人
據了解,19、26、32、42、46英寸的液晶電視市場均價分別在2000元、3000元、4500元、8000元、14000元左右,而目前21、25、29、32英寸的CRT價格只有1000元、1800元、2200元、3600元左右,其中21英寸的超薄CRT最低已經賣到了800元。由此可見CRT電視的價格更平易近人。
4、品牌:外資廠商紛紛退出CRT電視市場
由于CRT電視銷量持續下滑,并且受到平板電視整體市場的打壓,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外資品牌基本退出了CRT電視領域。目前只有三洋還堅持在二、三級城市銷售CRT電視。而索尼、三星、夏普等傳統電視機廠商因為擁有完善的上游產業資源,已經把精力投向了平板電視的生產和銷售。LG也在2006年初停止生產CRT電視。
5、渠道:CRT彩電在二、三級市場及農村市場大有作為
目前,在一線市場CRT電視的銷量和平板電視持平或略遜于平板電視,而在二、三級市場則是CRT電視的天下。各主流品牌在二、三級市場的渠道分布密集而且結構完整,使得CRT電視在二、三級市場的銷售十分順暢。而CRT電視銷量的貢獻者也主要是二、三級市場。
在廣闊的農村市場,電視面臨的不是好與不好的問題,而仍停留在有與無的差別上。所以價格低廉的CRT電視在農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少廠商的渠道網都在向農村各地滲透。
6、推廣:液晶廣告滿天飛,CRT廣告很少見
如今在宣傳效果最佳的央視或地方電視臺上已經看不見CRT電視廣告的身影了,而新品液晶電視的廣告比比皆是。在報紙雜志也很難見到關于CRT電視新品的介紹。在新興的互聯網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家電網站,上面關于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的評測與介紹不計其數,但是關于CRT電視的信息卻少的可憐。在一級城市的3C家電賣場或大型超市,液晶電視被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CRT電視均被安放在角落里。種種跡象表明,廠商已經戰略宣傳重點放到了液晶電視領域,CRT電視時代似乎已經遠去了。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任何產品都會走向衰退期,即進入淘汰階段。產品在衰退期的表現是: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產品在市場上已經老化,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市場上已經有其它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新產品,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時成本較高的企業就會由于無利可圖而陸續停止生產,該類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陸續結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場。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CRT電視目前的市場現狀不完全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產品衰退期的特征,尤其是關鍵的價格及市場需求條件不符合,所以我們說CRT電視仍處于成熟期,其退市論仍言之過早。
CRT電視短期內仍具有優勢
CRT已經發展了幾十年,技術非常成熟,因此在亮度、對比度等畫質因素方面表現得都比較出色,而且技術穩定、皮實耐用,CRT電視的壽命通常都比液晶電視的要長。此外,CRT的可視角度大、反應速度快,色彩的還原性也很好。對中國的廣大消費者來說,CRT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價格低廉。
在渠道方面,CRT電視依靠多年來建立的經營體系,已經下滲到各個縣城的商場和電器專營店。憑借優勢的送貨上門服務和豐富的售后服務網點,贏得了消費者的贊許。
中國既是CRT電視的生產大國,也是CRT電視的消費大國。中國有13億人口,近4億家庭,其中,8億人口、2億多家庭在農村。根據賽諾公司的估算,每年的彩電有50%-60%是由農村家庭所購買的,而這些彩電中的絕大多數是CRT彩電。
寫在最后:雖然我們通過上述分析得出結論:CRT在我國仍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談其退市言之過早,但是我們也要看到CRT電視已經表現出一些衰退征兆。
而廠商目前要做的就是延長CRT電視的生命周期。首先,要技術升級。CRT電視不僅要具備超薄、寬屏、高清的特點,更要推出更多的新技術。其次,銷售渠道拓展。CRT電視的價格優勢是平板電視在短期內無法超越的,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市場和國外欠發達地區,CRT的需求依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