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用自己的等離子屏看奧運,將成為現實。此時,知識產權問題再次提到了大家面前。專家指出,在全球化競爭不可逆轉的今天,中國企業必須做出選擇?要么認命,老老實實地待在產業鏈底層,逆來順受;要么搏命,通過自主創新獲得支持企業發展的核心知識產權,揚眉吐氣。
中國企業啟動“上游屏”計劃
國內新興市場調研公司“三電咨詢”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國內等離子屏和液晶屏的成本占平板電視總成本的65%以上,國內平板電視廠商利潤微薄,基本上為上游廠商打工。”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中國的彩電企業長虹啟動了通過一系列商業并購展開了自己生產等離子屏的“上游屏”計劃。據稱,在奧運會之前,第一塊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等離子屏將下線。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產值僅次于美、日、德三國的制造業大國。然而“中國制造”在興旺了幾年之后,卻沒有成為全球商業市場上的大贏家。
經濟學家用于描述現代產業價值鏈的“微笑曲線”,真切地反映了“中國制造”的“藍領”宿命。再加上,超過50%的出口量及其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都掌握在外資、合資企業手中,所謂的“中國制造”不過只是“在中國制造”罷了。
新興工業國家面臨抉擇
其實,放眼自20世紀后半葉以來新興工業國家的發展歷程,幾乎所有新興出口大國都曾面對過知識產權的問題,他們的企業同樣需要作出選擇。以今天生產“精工”牌手表而譽滿全球的愛普生公司為例,在電子手表的商業化進程中,愛普生也曾面對“認命”和“搏命”的歷史抉擇。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寶路華公司的音叉式電子手表,將當時機械手表的計時精度提高了10倍。面對前者的壓倒性精度優勢,愛普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3個選擇擺在了年輕的愛普生面前:一、購買寶路華公司的專利,追隨寶路華走音叉式電子手表的路子;二、繼續發展既有的機械手表技術,堅持傳統;三、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英電子手表。
在這3個選擇中,難度系數最高的是開發石英電子手表在1960年,集成電路、進步馬達的生產,以及石英晶體的精密切割、抗震及小型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均處于試驗階段,不僅技術需要摸索,就連生產工具都需要進行單獨研發。因此,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審視,成功開發全新石英電子手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當時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將動輒重以噸計的石英鐘,微縮成電子手表,戴在俊男靚女們的手腕上,純屬天方夜譚。
自主知識產權救市
當時的愛普生觀察到,在不遠的將來,一場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工業革命將席卷全球。屆時,全球社會、政治和經濟力量的結構將隨著知識產權的更替發生巨變。所以,愛普生在與寶路華商洽購買音叉式電子手表的核心專利未果之后,便毅然踏上了研發石英電子手表的艱辛道路。
同年12月25日,又一個夢想照進現實:經過一番苦心孤詣的頑強研發,愛普生將向世人展示天方夜譚式的奇跡???50塊可以戴在所有人手腕上的“精工”牌模擬石英手表,而其計時精度則超越了寶路華音叉式電子手表整整10倍,愛普生一舉轟動全球。愛普生在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建設之路上的辛勤付出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充足動力,產生了極大的收益,并不斷加強著愛普生技術勢力,從而支持其向更多領域挺進,最終形成了創新產品,獲取收益,回報社會的良性循環。現在看來,愛普生的故事已極具借鑒價值。
而長虹作為中國制造業的代表企業,其今日的“上游屏”戰略雖與當年的愛普生不盡相同,但兩者面對產業“宿命”挑戰,所展示出的創新、求變的精神卻殊途同歸???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一舉把握企業發展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