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國內平板電視的抽樣調查表明,外資彩電面臨信任危機,國產品牌競爭力提升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家電課題組和國研網市場調研中心在全國50個城鎮進行了一項針對國內平板電視的抽樣調查,數據表明:2008年前兩個月,平板電視投訴率與2007年同期相比上漲兩倍,其中進口品牌彩電的投訴率同比增長約3倍,65%的被調查者在平板電視售后服務過程中多次遭遇過責難與推諉。而與此同時,國產品牌的投訴率卻大幅下降。
從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施行以來,家電企業的服務水平對銷售業績的影響越來越直接,也越來越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此前的調研就發現,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產品時,最先考慮的是商品的性價比,其次是在短期內商品是否會產生價格波動,之后就是退換貨時間、手續流程是否復雜等售后服務。
此次的抽樣調查顛覆了大眾對家電行業外資品牌就是好的一貫認知,也加強了企業對服務重要性的認識。
售后服務三大問題
據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前兩個月,松下、夏普、索尼、東芝、日立等的投訴率比去年同期增長約3倍,而國產品牌的投訴率均大幅下降,TCL的投訴增長率由去年的0.11%同比下降到0.05%,康佳、長虹、海信、創維的投訴增長率也均有所下降。
外資品牌平板電視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平板零配件質量差、服務反應速度慢、維修價格特別高這三大問題上,其中有87%的受訪者認為外資平板服務水平較差。除售后服務,進口品牌彩電的產品質量也開始為消費者所擔憂。
調查表明,有61.9%的被調查者擔心外資彩電降價后的質量,68%的被調查者表示在彩電消費中不再崇洋媚外。以海信、TCL、長虹、康佳為首的國產彩電的美譽度整體反超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