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公司向我們展示的是計劃應用于下一代REGZA產品上基于CELL處理器的新一代視頻處理技術。作為下一代REGZA產品所進行展示的LED背光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超高對比度液晶驅動,垂直方向矢量檢查以及IP變換這三個技術。此外二倍速120Hz驅動成像以及“PixelPure4G”,“ColorBurstUltra”等技術也都在現場進行了展示。
LED背光技術可以進行區域高清動態驅動,因此侵犯了上次介紹的DOLBY的HDR液晶技術專利。而東芝這個LED背光技術則分為12橫(側)×8縱共計96個區域。LED總數為1152個,被分配在共計96個區域里。 由于LED發光液晶面板在暗色方面效果郵從,因此將最高可以獲得10萬:1的對比度,同時由于LED背光的高速反應性能,也可以通過插黑技術從而可以進一步降低拖影現像。
CCFL背光技術
據介紹下一代REGZA系列產品將會采用新液晶面板+新液晶面板驅動技術“DynaLight”。而前面介紹的LED背光技術則將會在下一代 REGZA產品上得到應用,在2008年第二季度相關產品將會推出。
這兩款新液晶面板將會使用CCFL背光技術,也就是所謂的動態背光技術。據說新面板是與韓國三星公司共同開發的。新面板將會使用偏振光,通常這類面板都是在表面涂有碘系物質,而由于新面板使用的是整齊碘分子,可以帶來更好的偏向精度。另外濾色片也將會進行改良。根據介紹,新面板的對比度最高將可以達到30000:1。
此外“VerticalMotionCompensation”(垂直運動補償技術)也同樣進行了展示,同時展示的還有東芝公司最新的120Hz雙倍驅動技術。基于新技術的液晶面板預計將會在2008年第四季度推出的REGZA新品上得到應用。
那么下一代REGZA和下一代VARDIA會有新的功能出現嗎?這次東芝公司在其展位上展示了還處于試驗階段的視頻處理技術。據介紹新產品都將會配備CELL處理器。
第一項就是進行分辨率轉換的“ImageSuperResolution”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將低分辨率視頻倍線至高分辨率的技術。技術原理很普通,低分辨率轉成高分辨率則是關鍵。這個新的技術并不是簡單的增加像素,而是根據視頻的內容、形狀進行倍線處理。
同時可以顯示48個SD級的MPEG視頻。選擇其中的任意一個后可以瞬間放大,這個在選擇播放視頻的時候可以擁有很好的交互預覽功能。
可同時解碼48個MPEG視頻,并且可以瞬間放大任意一個
更為獨特的是使用的48MPEG解碼技術,可以同時播放48個不同的視頻。比如可以播放48個不同的視頻。SD視頻可以同時處理48個視頻,而HD級的視頻則可以同時處理8個。其實CELL處理器還可以處理更多的視頻,但是由于硬盤數據讀取以及主內存容量的限制,因此這個已經是極限了。
松下公司展位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這款150英寸的等離子電視以及1英寸厚的等離子電視。除此以外同樣介紹了最新的視頻處理技術。
一般來說FullHD分辯率等離子在開口率下降的同時像素也會更小,因此有偏暗的弱點。而Panasonic公司則提出了等離子不刺眼的宣傳。但是這種宣傳只是暫時性的,在產品技術上還是要盡力提高等離子面板的發光效率的。
其實松下公司最近在等離子產品上也進行了全面的改進。這里將會涉及到很多技術方面的內容。不過據了解這里最關鍵的就是面板玻璃材料的改進,發光熒光材料的改進以及驅動的高速化等。根據介紹,松下將會實現在一半功耗的情況下獲得相同的亮度的高分辨率等離子面板。從現場展示的1英寸的薄型面板可以看出沒有發光效率提升技術的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
另外在松下的展位上還展示了對比度達到了100萬:1的等離子屏。據了解2008年推出的VIERA新品將會使用該面板。
“SMPTERP431-2-2007”色彩方式將會在PZ800系列,PZ85系列產品上使用
發光材料的改進也將會擴大色域,并且可以填補sRGB同等色域與ITU-REC709的空白。同時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們也將會推出廣色域的數字電影。這次松下公司就對外展示了廣色域 的 “SMPTERP431-2-2007”顯示方式。
“SMPTERP431-2-2007”的色彩方式將會在PZ800/PZ85系列產品上使用。現場展示所有的NEC公司的基于xenon燈泡的3LCDDLP投影儀就是基于這樣的色彩方式。筆者在現場也試看了視頻,感覺紅色和綠色動態范圍更廣了,顯像效果很好。人體膚色顯示更好了,因此對于PZ800/PZ85系列產品的期待也就更高了。
左面為寬色域等離子電視視頻。右面為基于DCI標準的NEC3LCD DLP投影儀的影像
同時在今后將會使用的新光源“LIFI”也進行了展示。LIFI的光譜性能在紅色和青色方面要超過LED,不過在綠色方面則不如LED背,同時使用燈泡也是高出sRGB色域144%高性能燈泡,同時其壽命也將會是目前水銀燈泡的10倍可以達到25000小時以下。
不過目前索尼和松下在下一代專業TV產品的開發上不是很積極,基本上2008年將不會推出新產品,而是繼續銷售以前的老產品。雖然這么說,只要抓住LIFI這個光源技術,也可以將其轉向投影儀產品的開發。比如TH-AE系列投影儀就將會使用這個技術。
左面為61英寸的PT-61LCZ70,右面為56英寸的PT-56LCZ70。都是使用的LIFI。不過目前還沒有基于LIFI的新產品推出。
JVC公司在電視產品超薄競賽上也加入了進來,其展示的新產品最薄處只有39mm,最厚處也只有74mm,并且是在內置電視調諧器的情況下獲得的。由于液晶面板是外購的,因此在這個方面有一定局限。據說JVC是通過使用獨立開發的背光單元以及光學單元實現產品的超薄設計的。據說本款產品的背光單元要比以前的產品薄40%,并且產品使用了窄框設計,厚度從35mm20mm變成了22.4mm13mm。
使用產品薄型化的方法是縮短CCFL與液晶面板的距離。可是CCFL發光需要擴散板保證光的均勻性,因此距離過短的話會讓四周出現光斑。
薄型化實現的基本的方法就是縮短CCFL背光與液晶面板的距離。但是僅僅只是這樣會產生光斑
實現了液晶面板的窄化
在這樣的設計下,可以實現液晶面板的窄化。根據介紹,JVC還同時對電源以及主板進行了小型化設計,從而同時實現了低功耗以及減輕產品重量。與同尺寸產品相比,JVC新產品的重量由15KG降至了12KG,功耗也由165W降至了145W。而在畫質方面則沒有出現任何下降。
46英寸的LT-46SL89。畫質非常好。3個HDMI輸入。2組錄像輸入,支持PC輸入
新產品為42英寸的LT-42SL89和46英寸的LT-46SL89。在北美的上市日期初定為2008年夏天。而日本也會在2008年推出。兩款產品的分辨率都為1,920×1,080,價格未定。不過與之前產品相比,價格肯定是要上升的。
JVC同時也展示了在其下一代電視產品上使用的視頻處理技術。其中有幾個已經在CEATEC2007展示過。一個就是基于液晶面板的減輕拖影效果的技術。這個技術就是120幀雙倍驅動技術,而目前JVC研發卻是180幀3倍驅動技術。方法與雙倍驅動是一樣的,就是進行插幀,JVC將會插入2個幀實現3倍驅動,這時會對處理器以及存儲器的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同時JVC也對外展示公司的LED背光技術。雖然該公司在CEATEC2007上也有展示,但是沒有展示細節。這次明確了將會使用大約1100個LED,共計有128個發光區域。LED的類型沒有公開,據推測應該是RGB-LED方式。128個區域的像素為16×8,每個區域有9個R,G,BLED并列。
色域將會是NTSC的116%,同時其對比度將會達到100000:1。同時其功耗將會只有CCFL的一半。不過其LED背光驅動在上次文章已經介紹過將會侵范DOLBY的專利,因此JVC如何進行處理值得關注。
下面兩款產品都是計劃年內推出的液晶電視新品。
這里注意左右和服的聚光感。RBD很光滑且美麗。同時和服細膩感也沒丟失。從照片上也可以看到差異兩款新品將會使用新的降噪技術“i-ClearMotionNoiseReduction”(iCM-NR)。
在索尼公司的展位上,最吸引的的就是其推出的OLED電視產品 “XEL1”。據說在1月8日于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大會上,索尼展示的10臺“XEL1”馬上就覿光了。不過這次展位上最受關注的就是FullHD級的27英寸OLED電視產品。
索尼OLED電視的秘密就在于其采用的SuperTopEmission構造
產品對比度為100萬:1。最高亮度為600cd/m2,壽命為3萬小時。從畫質來看,相當出色。同時與三星對比產品在灰度表現以及顯像方面都要出色許多。根據相關人員介紹,雖然這款27英寸規格產品還沒有確定發售日期,但是索尼已經計劃將會推出更大尺寸的產品。同時OLED電視產品的品牌化也正在進行中。
另一個關注的就是索尼的82英寸大液晶電視,其分辨率為3,840×2,16。這個相當于“4xFullHD”。該產品使用的是LED背光。這款產品沒有確定發售日期,這款產品還只是作為技術展示。
同時在展區還有
專業的SXRD投影儀“SRX-R110”。支持4,096×2,160的4k2k規格。最大亮度為1萬流明
日立公司則展示了僅厚1.5英寸(39mm)的超薄“UT”系列液晶電視。產品包括32英寸的“UT32X802”、37英寸的“UT37X902”以及42英寸的“UT42X902”。其中“UT37X902”和“UT42X902”為FullHD規格產品。
展區內同樣設有新技術展示,比如有兩款比UT系列產品更薄的第二代超薄32英寸液晶電視。其中第一款產品尺寸為32英寸,厚度中只有0.75英寸,19mm。液晶面板為IPSα,LED背光。調諧器是分離式設計。發售日期定在了2010年。
左面為厚39mm的下一代超薄型等離子電視試制機。右面為厚19mm的下一代超薄型液晶電視
第二臺產品是50英寸規格厚度只有1.5英寸(39mm)的等離子電視。產品規格同樣也沒有公開,不過分辨率不是Full HD的,而是1,280×1,080。調諧器同樣是分離式設計,上市日期定在了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