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證明等離子之后將是液晶的天下
對于未來等離子和液晶兩個產品線并行發展的目標,松下有這樣的表示,在對PDP電視和液晶電視兩大領域進行徹底地垂直整合的同時,追求規模效應,爭取在全球大尺寸平板電視市場上保持25%的份額。目前,松下擁有全球等離子市場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但是在液晶領域的份額不足3%,這使得松下不具有能與同業的三星、LG等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
不過,分析界也指出,松下對液晶的大規模投資可能和現在松下在等離子項目上的投入形成沖突。首先,松下正在進行建設的等離子第五工廠計劃剛好是在一年前的07年1月發布的。當時宣布預定投入2800億日元的巨資、07年11月動工、09年投入使用。而松下八代液晶線計劃則是計劃2008年8月動工建設,2010年1月投產。雖然二者已經錯開了一年的建設時間,但是二者的資金投入依然具有沖突性。
分析認為,一旦等離子產品市場加速惡化,松下投產的等離子第五工廠可能形成虧損,進而影響液晶線的投入。而液晶線如果延后竣工則會影響這條八代線的競爭實力。因為當松下八代線竣工之際,其他企業的八代線投資已經收回,甚至十代線均以投入運行,這樣的背景下,松下八代線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
另一方面,松下投資的兩個項目在產品上具有很大的雷同性。八代線的液晶面板主要提供40英寸以上尺寸線產品的生產。而等離子電視的主要市場也在40英寸以上。松下同時大手筆投入等離子和液晶的大尺寸化生產建設無疑可能在未來市場上造成左手打右手的尷尬局面。
松下八代液晶面板項目投資金額約為3000億日元,生產能力按32英寸面板換算為1500萬塊/年。加上目前第六代線按32英寸面板換算的500萬塊/年以上的生產能力,截至2010年總產能將達到2100萬塊/年。同時,松下等離子項目在2010年前后也會形成在2000萬塊左右的產能。兩條技術路線產能的同時開除,無疑對于松下的市場運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業界另一個擔心是,松下著手液晶電視產品大尺寸化的業務之后,在等離子技術上的幾步會緩慢下來。如果這一情況真的出現,對于目前已經瀕臨液晶嚴重的技術挑戰的等離子產業絕不是好消息。平板電視產品的進步的一個主要趨勢是畫面精細化,而這一點恰恰是等離子產品最大的技術障礙。如果在松下的陣營中松下出現替代性的選擇,那么等離子的技術進步緩慢的原因就不只是液晶項目分擔了資金,更包括“等離子還有沒有技術研發的必要”。
從目前的策略來看,松下依然沒有確定未來液晶產品究竟要在松下的平板產業中占據怎樣的位置。松下投資計劃只是說明松下認為缺少液晶的松下不失一個理想中的松下。或者說等離子不能夠獨自撐起松下平板的“天空”。松下的投資至少說明在未來的平板格局中液晶的必要性,而從全球范圍來看等離子已經成為了陪襯角色。當松下這個等離子老大開始發飆液晶的時候,我們自然會知道:“等離子之后將是液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