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30日聯合宣布,從12月1日起將“家電下鄉”實施范圍擴大到14個省區市,并從明年2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推廣,各地實施時間統一暫定為四年。據專家估計,對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四類農民需求量大的產品實施“家電下鄉”,可實現家電下鄉產品銷售近4.8億臺,累計可拉動消費9200億元。
正規軍殺到 品牌家電反擊
除了拉動內需之外,在筆者看來,家電下鄉同時也有效的保護了國內家電廠商,除了緩解行業的困境,也是對山寨的一記重拳。“家電下鄉”中標產品價格都很低,創維25英寸彩電最低才880元,26英寸平板電視最低才1950元,國家對此還要進行13%的補貼,農民的實際付出要低于售價,這也讓“山寨”產品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
“家電下鄉”在各地區實施的時間統一暫定為四年。財政部表示,實施這一政策的目標是用四年左右時間基本使農村主要家電產品擁有率達到城市2000年水平,使城鄉家電普及率差距由目前的近20年縮小到10年,同時優勢企業可基本形成以農村市場為導向的家電生產和流通體系。這也就意味著四年期間,山寨產品不僅價格優勢不再,“山寨渠道”也將受到壓力。因為正是由于現在品牌產品的覆蓋力度不夠,才導致了山寨產品的大行其道,而其重點都是一些欠發達地區,品牌產品銷售網絡的死角,家電行業的渠道體系正式形成之后,還會將雜牌產品的流通產生致命的壓力。
另外,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品牌產品也將會更得民心。就拿平板電視而言,在我們的觀念中,它還依然屬于耐用型電子消費產品,這也是山寨產品的致命傷,也使得其無法在品牌覆蓋區域形成有效競爭力。而本次能夠進入政府家電下鄉名單的家電產品,又基本上都是一線國產品牌,在產品質量、品牌和售后服務上都有完備的系統來保證,而穩定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正是消費者購買耐用消費產品的必要訴求之一。
據測算,我國農村2億多戶家庭,即使農村家電普及率僅提高1個百分點,家電大約可以增加200多萬臺的需求,而家電產品又非常容易受到示范效應影響,其實際的增長應該要高很多,即現在的家電下鄉實質更是一種“修路”行為,透過成熟的渠道和銷售網絡,其后續為廠商帶來的收益將是長期性的。
由于產品原材料的增長、經濟環境的惡化、山寨和洋品牌的聯合圍剿,國產部分品牌的生存空間已經收到極大的壓榨,而“家電下鄉”政策的出臺,不僅挽救了困境中的民族企業,也有效打擊了山寨,規范了市場,實乃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