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廈門電子職業中專學校在200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比賽中獲得了“投影片制作”一等獎。 作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廈門電子職業中專學校廈門電子職業中專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以特色求發展,將教學設備變成真正的即教又學的設備,發揮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了一批實用性人才。學校已經連續多年實現了100%就業。
案例二
江蘇句容市白兔鎮行香村部,最引人注目的是該村新型農民培訓學校課堂:課桌整整齊齊,足可容下60人,講臺上還配有多媒體投影機,四周的墻上,貼滿了各種技術墻紙、講師團成員的電話。這些是江蘇省為了使1100萬農業從業勞動力都得到普遍的培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農民工所做的努力的一個縮影。現代化教學設備成為提高農民創業、就業能力的好幫手。
案例三
河北新樂市承安鎮中學的英語教師李改欣,8月26日晚10時許,突然接到承安中學校長薜保獻打來的電話,薜保獻給她下達了簡短的口頭通知,由于李改欣沒有完成職中的招生任務被下放到小學。據悉,該所學校每年都給老師分配招生任務,往年的任務是給本校招生4名,今年除此之外,還要給新樂市職中招生1 名。給職中招到1名學生獎勵100元,招不到罰款50元。招生任務完成與否,還將作為考核分值記入教師檔案。另據報道某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實驗實訓設備缺乏且陳舊,實訓基地面積不足,工位不夠,學生機房的計算機都是四五年以前的老機器,校園網接口帶寬僅2M,全校的投影機一共兩臺……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招學生難、培養人才能,又何談“就業容易”。
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就業問題無疑是牽動著上至黨中央下至老百性的每個人的心的事情。在關心09年700萬大學生就業難的同時,中專生和農民工無疑是更值得每個人去關心的“難就業群體”。而依靠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投影機、電腦等信息化產品培養他們的“就業技能、就業能力”則是目前最緊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