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各平板彩電企業之間價格競爭的日益加劇,國產液晶電視再次拉開新一輪降價攻勢。目前眾多國產52英寸液晶電視已經跌破萬元大關,47英寸液晶電視價格已破6000元,32寸液晶價格更是直落至3000元以下,國產液晶電視的價格防線又一次被攻破。
按行業慣例來說,國慶后的降價促銷原本該在年底進行,而此次由TCL、海信、康佳引發的降價跳水,較慣例足足提前了一個半月。
TCL L52M71F液晶電視
此次市場降價涉及全部國產彩電品牌,且其降價尺寸均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尺寸。如TCL、長虹等32寸液晶跌至2990元,長虹42寸全高清液晶跌至4900元,TCL的46寸全高清液晶跌至6900元,TCL、海信、康佳等品牌52寸全高清液晶跌至9900元。
根據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在三、四級城市市場國產品牌銷量大增,海信、TCL、長虹等主流國產品牌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面對國產液晶電視的降價攻勢,外資品牌的價格則并未有太大調整。夏普商貿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大澤敏志表示,針對國產彩電的集體降價,夏普不會跟進。此外,索尼、三星、LG的降價幅度也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李斌坦言,國產彩電軍團在一、二級市場只能靠抓住外資品牌價格促銷的空檔,才有機會對外資品牌構成實質性威脅。
國產液晶電視迫不及待地降價跳水,一是上游液晶面板的降價刺激,給整機價格下滑騰出了空間;二是解決庫存問題,加快資金流轉;三是進一步拓寬液晶市場份額。
由于提前拉開價格攻勢,在第三季度的奧運彩電戰場上,國內彩電品牌無論是從市場占有率還是實際銷量及利潤水平均獲得較大的發展及飛躍。其中,以TCL、創維、海信、康佳、廈華等品牌為代表的國內彩電品牌,平板電視銷售均出現了超過100%的業績增長。而這也是自2006年外資彩電企業發動大規模價格戰搶灘國內彩電市場以來,國內彩電軍團的首場集體性勝利。
國產彩電企業通過搶占市場先機,率先在低價上的突破,不僅全面加快了平板電視的普及速度,同時也為平板電視淡季市場增添了不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