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分析,外資品牌投入巨資進行價格戰未達效果,是因為外資品牌存在四大致命傷:
其一,外資品牌核心應用技術已被中國超越。
5年來,日韓彩電技術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從索尼“貴翔引擎”推出以來,幾乎未有新的技術和功能問世,產品基本上停留在彩電基本功能上。
無論是畫質還是聲音,都無大的進展。而國產彩電技術飛速發展,世界上首臺可錄液晶、首臺酷開TV、首臺屏變液晶、屏穩液晶等技術和產品的發明,使國產彩電應用技術大大超越了外資品牌。實際上,中國早已是世界家電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大國,世界上50%以上的彩電,40%以上的冰箱、洗衣機,70%的空調和90%的小家電都在中國制造的。
其二,外資品牌產品已無質量優勢可言。
這主要是因為外資品牌液晶電視在原材料方面與國產品牌并無兩樣,而且這些“洋”品牌都是在中國境內,由中國工人生產的,只不過貼上了“洋”標簽而已。此外,國產液晶電視廠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專業的制造商,建立起完整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質量與外資品牌早已無本質差別,許多外國品牌的電視就是由中國彩電廠家代工生產而銷售到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去的。由于外資品牌進入中國時都是收購早已倒閉的中國彩電廠家,質量反而不如現有的中國品牌可靠,因此,外資品牌想維持高價格、高利潤已不可能,且其市場份額過小,為爭奪更多的市場,就不得不降價。
其三,外資品牌售后服務嚴重滯后。
外資售后服務網點非常少,維修難,且價格非常昂貴。如索尼在深圳僅有一家指定服務點,所有索尼產品集中維修,僅開機費就高達300元。而國產彩電服務網點遍布全國,創維、康佳等國產液晶電視還承諾液晶屏3年質保期,而外資品牌無一家敢如此承諾,都僅保修1年,這說明國產品牌對產品質量非常自信。
其四,外資彩電的品牌價值嚴重貶值。
由于外資品牌一味地打價格戰,許多產品價格比國產還低,致使原先高高在上的品牌嚴重貶值。業內人士表示:“價格是品牌價值的直接體現。外資品牌一旦降價,其價格和品牌價值將難以再回升。”決定價格的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價值,既然外資品牌已經無法提供超越中國企業的技術和價值,就意味著其品牌價值的大幅下降和中國彩電品牌價值的大幅上升。
據了解,未來外資品牌仍將持續“價格戰”,以消耗國產品牌的實力。對此,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表示:“民族品牌對外資品牌進入中國持開放心態,但是我們提倡打價值戰、科技戰,反對以‘價格戰’的方式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