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電器產業和佳能將與日立制作所在薄型面板業務領域展開一攬子合作(參閱本站報道)。盡管目前三公司均表示“尚無確定的事實”,但考慮到目前三公司所處的狀況,筆者認為至少在大方向上三方進行合作應該是板上釘釘之事。從中也可以看到“信念執著的松下和佳能聚集到日立身旁”的構圖。
以下依次分析一下三方的想法。
選擇“電視機廠商”作為生存之路的松下
首先是松下電器產業。可以肯定地說這次合作的主導者是松下,也是最為執著的一家。該公司經營高層的內心危機意識非常強烈:“在電視機領域如果成為不了頭家,作為家電廠商是無法生存的”(該公司董事長兼社長大坪文雄)。
具有危機意識的松下電器產業目前顯然已經到了一個必須做出決斷的關鍵時刻。因為該公司的電視機戰略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第一大考驗就是2006年下半年以來日漸清晰的“液晶電視優勢”。近來4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供貨量順利增長,40英寸以上的供貨量方面液晶電視開始超越PDP電視。而且多家廠商開始將業務重心從PDP電視向液晶電視轉移,有PDP生產廠商開始推遲相關投資,這樣就給普通消費者帶來了“液晶是主流,其它是少數”的感覺。
在這種背景下,筆者在2007年2月26日出版的《日經電子》中執筆寫下了“十字路口的PDP”一文,向宣稱“37英寸以上為PDP電視”的松下建議今后應該采取的思路。其中一點就是:37英寸以上的產品領域,還需要生產銷售液晶電視,應該確保“電視機廠商”而不是“PDP廠商”的市場份額、以維持品牌競爭力。實際上,該公司2007年8月發布了首款37英寸液晶電視,開始逐步收回當初的宣言。
接著,第二大考驗向松下電器襲來。因為大屏幕電視市場沒有如當初預料的那樣增長。對于把PDP作為大屏幕產品核心的該公司而言,可以說這種狀況非常嚴峻。以液晶為重心的夏普表示,將通過減小產品的屏幕尺寸等措施來應對大屏幕電視市場的停滯。但PDP很難這樣做。“看來,松下也該向液晶轉移了”,筆者一周前多次向業內人士員表達過這樣的看法。
松下電器產業將把IPS Alpha Technology并入旗下,自己主導建設液晶新工廠。因為松下認為,在日立制作所掌握IPS Alpha Technology主導權的現在,坐等是無法實現新工廠建設的。可以說這是一種執著的選擇,只要一直受到好評的IPS面板技術到手,雖說收回了些前的宣言,但作為電視機廠商、同時作為家電廠商就一定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