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平板電視存在行業性虧損,相關產品可能漲價的論調在業內頗為流行,但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家電課題組負責人陸刃波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卻指出,用個別企業的虧損代表行業性的虧損是不正確的,目前,我國平板電視行業已經走出了整體虧損階段,眾多的平板企業已經開始贏利,這從近期彩電上市公司的半年報中已得到具體體現。那種以虧損為由,聲稱平板電視漲價的聲音是沒有根據的。
“戰略性虧損”時期結束本土企業借平板業務崛起
陸刃波認為,從CRT(顯像管)彩電向平板電視產業全面轉型過程來看,“虧損說”始終籠罩著整個本土平板電視制造企業,致使業界對中國平板彩電產業均表示擔憂。事實上,平板電視業務是未來中國彩電企業的必然轉型發展趨勢,消費市場需求攀升迅速,2007年將超過780萬臺,銷售額預計突破600億元,全面超過CRT銷售額,虧損之說只是對個別現象的片面看法,是缺乏彩電行業認知的主觀臆斷。如最早轉型的海信,最先提出了戰略轉型并積極投身研發,也是最先受益的。該公司從2004年開始到現在平板電視市場占有率保持第一,平板電視銷售額也超過CRT電視。從上市公司海信電器的業績報表來看,從2005年,海信電器在年度、季報中相繼5次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這在CRT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平板彩電產業的崛起帶給了海信這樣的本土彩電品牌脫胎換骨的機會。一些曾經在平板電視發展之初有所虧損的中國彩電企業也在自身的努力及整個消費市場環境的帶動下扭虧。雖然今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廈華仍然未擺脫虧損的境況,但由于向平板電視業務方向的調整主線不變,整體勢頭看好,預計全年虧損情況較上年會有較大幅度緩解。2007年上半年,長虹、TCL、康佳的半年報中也都體現出平板電視業務的增長。
平板電視是資金技術雙密集型產業,在研發產品和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產品和資金支持,這也導致企業可能出現暫時虧損的表象,但也正是平板電視這種技術上的不斷更新,給產業帶來了活力和新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