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出口趨緩
“中國彩電市場的格局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市場呈現液晶電視一家高速增長,其他產品類型或停滯、或衰減的局面,而各產品類型內部結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8月9日,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彩電行業研究季度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視像行業協會與賽諾市場研究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彩電行業發展藍皮書——2007年上半年回顧與總結》(以下簡稱《藍皮書》)指出,2007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總體規模持續增長,總銷量達1786萬臺,同比增長4.2%,銷額為511億元,同比增長11%。
過去幾年中,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增長速度不斷考驗著人們的想象力,盡管市場環境持續惡化,這匹脫韁的市場野馬卻一直表現出超出其他技術類型產品的體力。賽諾發布的數據表明,2007年二季度,國內液晶市場零售額規模為278億元,已占據國內整體彩電零售額規模的54.3%。但是,二季度液晶電視銷量的同比增長率回落到105%,而且比一季度下降15%,首次出現淡季效應,這說明價格仍是影響替代速度的主要因素。
同時,信息產業部經濟運行司等部門的綜合調研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彩電行業總體出貨量3845萬臺,其中內銷量約2016.5萬臺,占整體出貨量的52%,外銷量約1828萬臺,占整體出貨量的48%。由于二季度彩電市場進入需求淡季,中國彩電行業的產銷規模與一季度相比有小幅回落(低于4%)。引起了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一個數字是,出口彩電數量同比減少7.9%,中國彩電出口規模正在出現整體放緩的勢頭。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研究咨詢部主任孫新果分析,出口數量減少主要是由于CRT電視出口量的銳減。雖然中國CRT電視的出貨量仍然占世界總出貨量的47%,但是從二季度中國彩電行業運行數據來看,CRT彩電在產量、出貨量、國內市場比重和出口市場比重等方面都在下降,其中CRT彩電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比重已下滑至55.1%,比上季度減少5.2%。這說明國際市場需求的平板化趨勢發展速度很快,而且對中國彩電行業(特別是CRT彩電生產規模)的沖擊比較大。
對于中國彩電市場各技術類型的發展趨勢,各方共同發布的《藍皮書》給出了詳細的分析。2007年上半年,CRT電視市場同比下降7%,仍占有整體彩電79%的比重。其中超薄CRT電視的增長依然強勁,上半年銷量238萬臺,增長了近兩倍,并已超過2006年全年銷量,占到CRT電視17%的比重。
賽諾發布的數據表明,2007年上半年液晶電視規格結構逐步趨穩,40英寸及以上大屏幕液晶電視的市場比重基本穩定在33%,而32英寸液晶電視的比重已經持續穩定在36%~38%。2007年上半年等離子電視的規格結構發生了巨變,50英寸比重達到16%,第二季度甚至高達21.6%,而42英寸WXGA(符合中國高清標準)規格產品的比重迅速提高到26%。
賽諾AV事業部研究總監盛哲對《電器》記者表示:“上半年,中國等離子市場整體小幅萎縮,但是下半應該會回暖。”
彩電行業結構發生快速變化的同時,中國彩電行業的競爭環境也今非昔比。此次會議再次提到,中國彩電行業在CRT時代建立的產業鏈優勢,正在讓位于新的平板電視產業。但由于中國平板電視產業配套不健全,國產品牌缺乏產業鏈的配套支持,在行業的垂直整合上面臨諸多限制,已經不能再像CRT時代那樣輕易發動價格戰。而外資品牌依托上游資源整合優勢,以超過國產品牌的頻率和幅度發動價格戰,所帶來的結果是外資品牌彩電市場份額的快速上升。根據賽諾的監測,2007年上半年,外資平板大屏幕電視的降價幅度平均在10%以上,而外資品牌的平板電視市場份額超過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