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等離子的壓力依然在擴大
松下等離子面臨的壓力依然在擴大。與等離子領域只有松下在大力擴張不同,液晶顯示行業從來不缺乏大手筆。今年8月三星和索尼聯合投資的第八代液晶生產線正是量產,而新的八代線投資計劃已經提上日程。在此之前,夏普全球第一條10代線已經在日本開工。有一投資液晶面板的還包括大陸的多家彩電企業和面板公司以及臺灣多家企業。
與液晶火熱的投資場面不同的是,等離子陣營除了松下第六條生產線和大陸的長虹投資的一條生產線外,幾乎沒有其它大規模投資。
在國內市場,目前產品線中等離子產品豐富的幾乎只有松下和日立兩家。而今年飛利浦再次給等離子市場帶來不好的消息,飛利浦官方表示,在國內市場該公司以后將主要專注于液晶電視產品。同時,作為追主要的等離子面板企業之一的先鋒公司,也做出戰略性的產品定為調整,“以后將專注于高端等離子產品的開發”。
等離子陣營的分歧并不能減弱內部競爭,而以往技術上松下一家獨大的局面也不復存在。在談到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北美等離子業務的成績時三星表示“我們的等離子電視在北美擁有更好的形象。即便我們的價格比松下高出約100美元,但我們仍然能夠在銷售上與它打平。”拿兩家企業今年在中國大陸的新品來講,松下采用的主要是16位的處理芯片,而三星則具有18位的芯片,其它技術指標兩家也不相上下,外觀設計和附加功能上,三星產品則明顯占據優勢。從整個行業上來看,去年全球銷量排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韓國LG電子公司的數碼顯示部門經營虧損1.58億美元;三星電子集團專門生產等離子顯示屏的三星SDI公司也報出虧損消息。這使業界懷疑兩家企業未來在等離子現目上的投入力度。兩家企業同時也是液晶技術的主要支持者和面板供應商。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兩家企業對等離子業務進行收縮,將對等離子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日系等離子企業的狀況也就松下不錯。先鋒已經先后停產兩條等離子生產線,日立的虧損不能止虧的話,前景也不容樂觀:出售或者拋棄將成為不得不做的選擇,更何況日立目前的業務形勢全面處于不佳的狀態,舍車保帥也在情理之中。索尼、東芝兩家電視企業更是早已經全面放棄等離子產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