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EO決策》研究中心
來源:《CEO決策》
等離子項目的動工,意味著長虹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目前看來,等離子的市場前景并沒有趙勇當初想象的樂觀。長虹等離子戰略的成敗與否,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等離子陣營擁有核心地位的松下的技術開放速度。
4月28日,長虹等離子生產線的破土動工,使得媒體將“豪賭”的帽子又蓋在了長虹頭上。業界的疑問是,長虹巨資投入“日趨邊緣化”的等離子,勝算幾何?而就在7月31日,夏普宣布將投建第10代液晶屏生產線,長虹等離子還有多少底氣呢?
《CEO決策》力圖追溯并解讀長虹三年以來的等離子戰略路徑。
趙勇履新,醞釀產業上游的復興
【決策事件】
2004年7月,長虹換帥,趙勇履新,確立了向上游進軍的產業規劃,此后長虹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復興”計劃。
2004年12月底,長虹向外界公布《平板戰略白皮書》,宣布全面進軍平板領域,爭取在兩年內成為世界三大平板電視提供商之一。
【產業背景】
2004年之前,長虹剛剛經歷37億元的巨虧,綿陽市經濟增速也因此由僅次于成都滑落到四川省最末,倪潤峰(倪潤峰新聞)被迫下臺,新帥趙勇無疑肩負了綿陽市政府的厚望。當時,趙勇面對的是產業狀況是,CRT(顯像管)彩電產業不可逆轉將走向衰退,平板電視將取而代之。
【決策目的】
平板電視產業的上游核心部件——顯示屏——的生產技術,主要控制在日韓廠商手中,長虹向上游進軍意在打破日韓的產業鏈壟斷。
【決策解讀】
以長虹的國企背景及在綿陽的重要經濟地位,注定政府在其中要扮演重要角色。在平板電視成為產業趨勢的情況下,國內經過幾十年建立的CRT產業優勢將失去作用。國內整個行業將處于平板電視上游產業關鍵配套的缺失狀態,而長虹恰好希望借此扭轉頹勢,重獲產業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