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份開始,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銷售的彩電進行了價格調整,摒棄過去高高在上的價格策略,不斷縮小產品與消費者心理價位差距,以此來刺激市場占有率。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外資品牌的降價與其市場定位的分化有關。近日,廣州市場上平板電視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其中外資品牌以飛利浦的降幅最猛。事實上,外資品牌在“是否采用臺灣屏”的問題上已經開始分化,從而導致價格上的兩極性。
是否選用臺灣屏電視因人而異
支持方:臺灣屏未必不好
在平板業內,臺灣屏經常處于受人指責的地位。但是,臺灣屏事實上并非“劣質屏”的代名詞。據康佳多媒體事業部總經理穆剛介紹,液晶屏并非源于日韓,其質量與產地并無直接的關系。據了解,世界上第一臺液晶顯示設備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歐洲,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液晶屏的生產技術,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中國臺灣、韓國和日本都是液晶面板的主要生產基地。
不過,由于研發力量有限,我國臺灣的液晶屏技術主要來自日本廠商的轉讓,而且臺灣企業一般屬于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所以產品主要以低端為主,不過這也同時意味著成本的下降,使得外資品牌得以走下價格的神壇。據飛利浦彩電事業部總經理陸耀介紹,顯示屏的好壞并非評判平板電視質量的唯一標準,還要加上電路配置等各方面綜合效果,因此電視機的畫質處理能力也很重要,這方面也最為考驗整機廠家的實力。
堅守派:用一流面板走高端
雖然臺灣屏的質量未必差,但技術問題則決定了其中低端市場的定位。在液晶面板的技術上,日韓企業一直走高端路線,其技術是最先進的,此外,在環保和節能方面的表現也最為突出。因此,也有外資企業在這一點上堅持走一流屏的高端路線。液晶電視老大夏普近日就宣布,他們今年的新品一概采用自產的液晶屏。
據了解,由于八代線的正式投產,夏普日本龜山工廠的液晶面板產量正逐漸提高,所生產的玻璃母板可切割成6片52英寸或8片42英寸的液晶母板,使得大屏幕液晶電視的批量生產成為可能。目前,夏普正擬建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可切割成6片65英寸、8片57英寸或15片42英寸的液晶面板,這勢必會再次推動大屏幕液晶電視的價格走低與普及。
堅持用自有屏的夏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高產品品質方面。目前,消費者對于大屏幕平板電視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是大屏幕也占據了更大的空間,因此更多的消費者希望可以方便地把電視掛在墻上。8月23日,夏普發布了2007新品,輕薄緊湊的AQUOS GX系列。據夏普中國區新總裁大澤敏智介紹,GX系列的厚度僅為8.1cm,在52V型上實現了29.0kg的輕體重,從屏幕表面到墻的距離只有15.0cm。發揮液晶獨有的輕量特性,很容易地就能安放在墻上,掛平板就像掛畫一樣方便。
輕薄緊湊的AQUOS GX系列
此外,G系列還通過窄邊設計實現了“大屏幕也省空間”這一構想。由于采用了從液晶面板到電視機的一貫性設計,因此實現了緊湊性能,和以往的機型相比,體積減少了約35%,將大屏幕電視機作為主電視機擺放在客廳也變得容易了。比如,在安放舊的37V型液晶電視機所需的空間上,現在可安放熒屏寬度增加約10英寸的46V型液晶電視機。這使得原先因空間所限,無法購置大屏幕電視機的人們,也能享受到大畫面了。
夏普公司表示,液晶電視朝輕薄緊湊型發展是大勢所趨。平板電視之所以在今天能取代傳統顯像管電視,成為主流,除節約能源與無輻射外,節省空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而發展GX系列這樣的輕薄緊湊型產品,不但對消費者有利,對企業同樣也是有利的。比如在原材料采購及成品的倉儲、運輸等過程中,輕薄緊湊型產品節約成本的優勢便會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