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想盈利,歌華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關鍵還在于最大限度地獲取網絡的價值。而網絡除了由其稀缺性和壟斷性體現之外,更在于它擁有了大量的優質客戶。用戶是讓網絡價值得以實現的最根本因素。家庭用戶和集團用戶的高昂價值是公司的核心價值所在。
中證證券的分析師王鵬認為,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對文化娛樂消費需求的增長,歌華有線的家庭用戶的ARPU值(平均每戶每月消費額)有望在未來4年中將提高2.5~3倍。而付費頻道、VOD點播、個人錄像(PVR)以及電視游戲等業務即將啟動,都將支撐ARPU值的提升。
但現實是,過去那些守在電視機旁的觀眾,如今把更多時間放在了互聯網上,像網通這樣的電信公司,也計劃提供視頻點播等服務。此外,各種合法的非法的直播衛星電視對觀眾的誘惑更大,因為它能看到國外的電視節目。
歌華需要拓寬更多的收入渠道。比如廣告。現在國家的政策規定,收費節目不能帶廣告。“數字電視也只是媒體的一種形式,從報紙、電視到網絡,無一不是通過自身的注意力價值來吸引廣告實現回報。2005年中國電視廣告價值是397億元人民幣,2006年則是527億元人民幣。那為什么到了數字電視,就不能通過廣告和贊助,而只能是單純地用戶收費?”
羅小布介紹說,他們設計了很多營利模式,但恰恰都不是以付費電視為主,而是結合贊助商和廣告商。“數字電視稍微帶點廣告就活了,哪個電視不帶廣告!盲目照著國外數字電視做,是不切實際的。”
據了解,國外的收費數字電視有幾類:一是成人節目,在中國是禁止的;二是體育;三是博彩,在中國也不被允許。以美國康卡斯特(Comcast)為例,在音樂點播方面有90%以上都是免費的,付費部分只占8%-10%。但是這其中并不表示沒有商業,同樣可以把這其中吸引的注意力價值變相轉移為各種廣告商和贊助商,而不是簡單通過向客戶收費來實現盈利。
而目前,由于國內優質節目內容的匱乏,直接引進國外節目又面臨分賬模式難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多種節目編排的內容來源沒有走向產業化,自然缺乏頻道品質和節目吸引。這樣一來,付費節目模式難以廣泛推行,廣告又被禁止,因此整個產業的發展就陷入一個“死循環”,需要外來的資源和力量來“盤活”現有的資源,比如政策。
歌華方面認為,現在盈利的癥結主要在于政策,比如開放廣告和贊助。“對于用戶來講,他愿意為之付出的頻道只有兩個屬性,要么好看(比如電影),要么有用(比如證券)。其實數字電視的根本屬性,就是把電視從‘好看’變成‘好用’。如果說,電視在‘好看’的時代承載著廣告價值,而當數字電視時代轉變為‘好用’則相應要體現贊助商的價值,這二者是有區別的,也是必然的趨勢。”
其實走上“好用”時代,廠商利益和節目內容已經高度重合。比如,育嬰頻道可以與強生等廠商贊助相結合,不用請醫藥專家,就算要請也是強生這樣的制藥公司來請。而強生則會把相應的藥理知識、藥理標準、藥理結構,以及為了下一代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都直接通過節目的形式得以實現。而這些相應行業內的“專家型”企業的直接參與,也進一步使得數字電視節目的“好用”特性得以強化。
羅小布預測,政策的瓶頸在一年之內就可以得到突破。對于運營商,其收入無非來自三個方面:一個是有線電視收費,節目基本費用加上收看付費頻道;第二個是普通型機頂盒和高端機頂盒的銷售;第三個則是廣告。而一旦廣告開放后,將同時刺激這三方面的收入。
而另一方面,歌華最大的優勢還在于背靠北京市場龐大的潛在用戶規模。“按照商業規律,數字電視普及要達到城市服務量的35%才算相對成熟。用戶規模大了以后,單位成本、前端的技術成本會降低,議價能力會提高,而且網絡的盈利能力將開始顯現,在這個平臺之上,想開展什么新的增值業務都可以。”就好像比如中移動這樣的運營商,當吸引了足夠龐大的客戶群之后,不論開展短信、點播或是其他業務,都自然是賺錢的。
所以對于歌華而言,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持續而穩定地投入,并培養客戶興趣和信譽。
“對于數字化來講,現在正處于整體轉換的時代,之后必然進入一個后整體轉換時代。整體轉換時代是大家都沒有掙到錢,在不斷摸索和投入,后整體轉換時代才是整個產業高速發展的時代。”按羅小布的預測,屆時資本市場的力量將作為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進入數字電視行業,對整個產業格局進行進一步的梳理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