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周的時間,包括長虹、海信、創維、海爾等在內的國產平板彩電巨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32英寸等離子新品。TCL停滯了快兩年的國內等離子新品,已在今年5月重新啟動;而長虹更是在上周展示了從32英寸到103英寸的等離子全線產品。
種種跡象表明,受累于液晶面板頻頻漲價乃至斷貨,國產平板彩電巨頭有意向等離子陣營“回流”,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32英寸等離子作為突破口。
打破“小”瓶頸迎來“大”發展
目前國內市場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市場占比為2:8。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事業部總經理喻亮星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受技術、工藝所限,等離子長期以來無法突破“小尺寸”,導致產品線不全,嚴重影響了等離子的快速普及。近期,國產品牌長虹、海信、海爾等適時推出的32英寸等離子,將徹底打破這種平板市場發展的不均衡。
“32寸的平板電視已經占到整個平板銷量的60%左右”,長虹多媒體公司總裁郭德軒表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也顯示, 32英寸是普通CRT彩電與平板電視典型的分界尺寸,大小基本能滿足25平方米左右客廳擺放的需求,因此成為消費普及的中堅力量。而且隨著二三級平板電視市場的發展,對32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的需求還會盡一步增加。
郭德軒告訴記者,在技術上,等離子在動態清晰度、響應時間、對人眼健康的保護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32英寸等離子電視有著非常突出的性價比優勢,市場前景可觀,尤其適合喜歡在臥室看運動節目的消費者,它的動態清晰度非常高。”
緩解液晶面板缺貨壓力
事實上,32寸等離子的“生逢其時”,還有另一個內在原因,那就是液晶面板的持續漲價,尤其是32寸液晶面板的“斷貨”。
日前,時報記者在國美等電器連鎖店實地采訪時,康佳、海信等國產品牌的促銷人員都告訴記者,部分32英寸產品缺貨,而且恢復供貨的時間沒有確定。
其實,這次液晶面板的缺貨危機早在今年3月就已有跡象。32英寸液晶屏的價格已經從年初的275美元/片提升到今年6月中旬的325美元,整體上漲幅度接近20%。
Display Search深圳代表處市場總監張兵也告訴記者,今年,32英寸液晶電視的全球出貨量有望達到3000萬臺,而上游面板商今年上半年的產能儲備只有2500萬片左右,這中間就造成了不小的需求缺口。
尚待市場考驗
據悉,這些32寸的等離子電視將在8、9月份被大量投向市場,價格定位在5000-6000元之間,與32寸淮晶電視價格相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還認為,國產品牌選擇在下半年批量上市小屏幕等離子電視,將對“十一”黃金周市場產生質的影響,尤其是對同尺寸合資品牌液晶陣營形成強有力的回擊。
雖然多數企業表示看好32英寸等離子彩電發展前景,但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意見。國內家電資深觀察人士、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表示,32英寸等離子電視市場的表現,尚待時間的檢驗。
他說,32英寸等離子電視還有一個瓶頸,就是它的分辨率只有852×480,無法達到高清標準(橫向掃描720線以上)。
全球等離子5月銷售額首超20%
對于全球等離子電視制造商來說,日本調查公司BCN昨日發表的一項調查猶如一顆定心丸。
BCN對日本21家電器專賣商共計2300家店鋪的調查顯示,5月份等離子電視機的銷售額在平板電視市場所占份額達到20.6%,自2005年開始此項調查以來,首次超過20%。
但根據我國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液晶電視機產量增至426.9萬臺,比去年同期的225.9萬臺增長高達89.0%;而等離子電視只有15萬臺,比去年暴跌了90%以上。
事實上,在被液晶嚴重打壓的大背景下,等離子企業在自身完善產品的同時,也在高調地形成陣營扭轉當前局面。
不久前,松下、長虹、日立、LG、三星、先鋒在北京提出要建立“中國等離子產業集群”組織。這個組織成立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在等離子發展遭遇坎坷時共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