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觀點】到目前為止,中國等離子市場也好,產品也好,發展滯后。06年的時候我估計液晶和等離子的銷售比重大概是70:30,07年上半年我們看了一下銷售比重80:20,在國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銷量來講,42寸以上的80%都是等離子,在韓國、日本60%以上是40寸以上的等離子占了65%的銷量,在歐洲市場42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70%都是等離子。在國外來講,等離子的銷量占了60%以上,但是在中國市場估計07年20%的份額還困難,等離子和液晶在中國的發展,我們認為等離子發展是畸形的,發展比較滯后。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光臨高層訪談嘉賓聊天室。今天我們榮幸地邀請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老師,陸老師也是我們家電行業最著名的專家了,在訪談開始之前先請陸老師跟網友打一下招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 陸刃波: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2007年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發展論壇剛剛在北京召開,我也有幸參加了此次會議,期間您也做了非常精辟的發言,首先請您給我們講講您對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整體的看法。 陸刃波:到目前為止,中國等離子市場也好,產品也好,發展滯后。06年的時候我估計液晶和等離子的銷售比重大概是70:30,07年上半年我們看了一下銷售比重80:20,在國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銷量來講,42寸以上的80%都是等離子,在韓國、日本60%以上是40寸以上的等離子占了65%的銷量,在歐洲市場42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70%都是等離子。在國外來講,等離子的銷量占了60%以上,但是在中國市場估計07年20%的份額還困難,等離子和液晶在中國的發展,我們認為等離子發展是畸形的,發展比較滯后。 主持人:中國目前已經發展的很畸形的狀況下,中國如何再去發展等離子市場? 陸刃波:我們回顧一下,在中國市場上做平板電視的品牌有30多個,而做得好的大概有20幾個。國產品牌像海信、長虹、TCL、康佳、廈華、創維,大部分中國企業到目前為止基本上在走液晶的路線,長虹做的是等離子,海信也做了一部分等離子,廈華也做一部分等離子。除了長虹以外,其它幾個做等離子的企業,在平板電視里面等離子不是主流,液晶不是主流。到了外資企業里面索尼、東芝、松下、日立、三星、LG一大部分企業在做液晶,放棄等離子。在中國市場里面的外資企業做等離子的就是松下和日立,三星和LG也在做一部分等離子,但是我看在中國市場等離子電視推廣的力度不大,仍然是以液晶為主。所以中國市場大部分企業走技術路線也好,產品路線也好,都是以液晶為主。實際上市場上要靠企業,要靠產品去引導,我們一直在談蛋糕的問題,蛋糕做大了,這個產品才會有你的貢獻。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個蛋糕做大了,做蛋糕的人都是做液晶的。在產品成熟的前提下,市場是要靠企業去引導,要靠產品去引導,但是目前為止做等離子的企業我認為做得還不夠,特別是07年在中國市場,一個長虹一個松下,其它企業基本都在放棄,就是做等離子的剛剛也講了,三星的SDI,LG的等離子都在推液晶為主。半個月以前網上爆LG要放棄等離子,LG的老總也在網上出來辟謠,堅持做等離子。
長虹勇于投資等離子 是機遇也是挑戰
【精彩觀點】長虹選擇了等離子,等離子的技術、等離子的產品跟技術的投入資金和人才都是有一系列的關系。我們以前講過有的產品很先進很好,可是沒有市場,有的產品很滯后很落后,可是有巨大的市場。所以這都是一個平衡,長虹在今天切入等離子屏,我們現在不是講等離子彩電,等離子彩電和等離子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等離子屏是等離子彩電的核心元器件,長虹投資引進了韓國的生產線,引進歐洲的技術來做等離子屏。等離子在中國市場發展得并不順利,但是在全球來看,目前來看等離子的市場特別是大屏幕的市場份額是巨大的。長虹投資進入等離子,我并不認為沒有機會,是有機會的。但是如何把握機會,這一點很重要。 主持人:我們剛才提到的長虹在國內來說是獨樹一幟,現在在很堅決做等離子,自己投入巨資興建自己的等離子生產線,它的前景如何?做大的姿態對于中國等離子產業有沒有一個長遠的影響? 陸刃波:長虹做等離子對長虹這個企業是有好處的,長虹是一個國有的上市公司,彩電的規模長虹是最大的,彩電是對長虹貢獻最大的。在彩電企業里面,長虹彩電的市場份額也是最大的。我們所講的最大都是在CRT里面,市場開始變化了,從CRT過渡到平板,中國的企業到目前為止銷售量還是中國企業做得比較好,海信比較好,TCT、長虹做得比較好。平板電視里面兩個技術路線,我講的是成熟的技術路線有兩個,一個液晶一個等離子,像實驗室里面在未來可能還有其它技術產生,但是目前為止技術成熟的平板電視一個是液晶,一個是等離子。 我們今天來講長虹選擇了等離子,等離子的技術、等離子的產品跟技術的投入資金和人才都是有一系列的關系。我們以前講過有的產品很先進很好,可是沒有市場,有的產品很滯后很落后,可是有巨大的市場。所以這都是一個平衡,長虹在今天切入等離子屏,我們現在不是講等離子彩電,等離子彩電和等離子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等離子屏是等離子彩電的核心元器件,長虹投資引進了韓國的生產線,引進歐洲的技術來做等離子屏。等離子在中國市場發展得并不順利,但是在全球來看,目前來看等離子的市場特別是大屏幕的市場份額是巨大的。長虹投資進入等離子,我并不認為沒有機會,是有機會的。但是如何把握機會,這一點很重要。 一個技術變成產品,從產品變成商品,有一個生命周期,特別是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里面,技術發展很快的。我不舉彩電的例子,我們說手機,手機生命周期很短,只有30周。MP3、MP4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技術都是這樣的。彩電的CRT生命周期有幾十年的生命周期,20年的生命周期,國內的彩電市場還有2800萬臺的市場,生命周期很長,從產品進入市場到淘汰需要20年的歷史。但是現在的技術飛速發展,平板電視的生命周期有多長?目前還未知。平板電視現在是一個成長期、成熟期、培育期,我們預計平板電視的生命周期會比CRT要長,因為技術發展了。長虹需要進入等離子屏這樣一個產業,對它的企業發展有好處,整個產業也完善了,長虹從屏的制造到彩電的銷售,長虹都能一條龍去做。但是要把握巨大的風險,另外還有一個時間的把握。還有等離子屏的投資規模應該講是巨大的,技術的更新也是很快的。我們講平板電視屏都講幾代線幾代線,目前為止,上海的上廣電能做屏,北京的京東方也能做屏,但是是四代線、五代線,做高清彩電投資就是巨大的,這兩家企業目前還是虧損的,在彩電領域占的市場份額很小,尤其在大平板里面。長虹進入等離子屏的制造這個行列,我認為機遇和挑戰是共存的,長虹要把握住速度。 生命周期對CRT來說,不會有幾十年的生命周期,我們講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彩電的生命周期,而是整個技術的生命周期,CRT有二三十年的歷史,現在還在大量生產,在先進的國家CRT淘汰了。中國平板電視要替代CRT,但是平板電視目前成熟的兩個技術,一個液晶,一個等離子,生命周期比CRT長可能性不太大。我跟長虹見面的時候也講,全球來看等離子有巨大的市場,在中國等離子也開始復蘇,應該盡快量產,特別是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行,對平板彩電的需求,對等離子彩電的需求,我認為會有一個旺盛的需求,對長虹來說是一個機遇,對于彩電企業來說是一個機遇。如果長虹能把握住這個速度,在2008年量產的話,我認為對長虹是一個機會,所以速度很重要。 說到風險也是有的,屏的技術要求很高,到目前為止據我們了解,長虹引進屏的技術還是標清還不是高清。投資規模是巨大的,不是幾個億,而是幾十億人民幣。如果我們長虹能夠進入量產的話,對中國彩電的貢獻是巨大的。對等離子的發展都是有利的。如果產品能夠上規模的話,對于長虹是有好處的。不管是如何性質的企業,我相信一個企業在于長遠價值,不管對于國家還是對于股民還是對于長虹。
等離子壟斷在打破 短時期技術不會向中國轉移
【精彩觀點】長虹進入等離子這個行列,實際打破了日韓控制或者壟斷等離子技術。目前為止,為什么中國的企業都選擇了做液晶?日韓企業對技術過于把控,造成壟斷。它的競爭對手液晶的技術發展這么快,到目前來看,相對來說液晶的技術是比較開放的,液晶掌握的企業比較多,包括韓國的、日本的,液晶技術發展比較快,跟它的開放性有關系,跟它掌握的企業有關系。等離子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掌握在日本人手里面,韓國人也掌握了一部分。進入的企業也少,這塊蛋糕也小,所以在中國市場等離子到目前為止在市場上應該講是失敗的,市場份額很小。這個跟日本企業的文化有關系,技術壟斷,一家企業或者幾家企業占領這個市場。 主持人:我以前問過企業的老總為什么放棄等離子,他們說我生產等離子不賺錢,我生產液晶賺錢,總體來說企業追求的還是一個基本利潤。等離子之所以不賺錢還是因為國產企業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日韓企業對于技術的把持還是很嚴的,長虹等離子生產線的建立,是不是某種意義上打破日韓企業對等離子生產的壟斷? 陸刃波:對,應該可以這樣解釋。長虹進入等離子這個行列,實際打破了日韓控制或者壟斷等離子技術。目前為止,為什么中國的企業都選擇了做液晶?日韓企業對技術過于把控,造成壟斷。它的競爭對手液晶的技術發展這么快,到目前來看,相對來說液晶的技術是比較開放的,液晶掌握的企業比較多,包括韓國的、日本的,液晶技術發展比較快,跟它的開放性有關系,跟它掌握的企業有關系。等離子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掌握在日本人手里面,韓國人也掌握了一部分。進入的企業也少,這塊蛋糕也小,所以在中國市場等離子到目前為止在市場上應該講是失敗的,市場份額很小。這個跟日本企業的文化有關系,技術壟斷,一家企業或者幾家企業占領這個市場。不同的技術實現了達到了也可能超過等離子平板電視,液晶的技術發展很快,以前液晶不能做大平板、大尺寸,現在液晶也可以做到大尺寸,液晶也可以做到高清。這兩個技術各有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實際現在液晶和等離子兩個產品到目前為止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兩個技術我認為都是成熟的技術,把自己各自的不足彌補、改善、提高。 主持人:我們前幾天看到新聞報道說現在松下對長虹等離子生產線進行技術支持,并且網上目前還有一個爆料,傳播的比較廣泛,內容讓大家感覺比較驚詫。說現在歐盟因為技術和環保因素將禁止等離子生產,而且日韓企業現在借助等離子回暖的勢頭想通過技術轉讓、合作等方式把生產線轉手賣給中國企業,有意擴大宣傳,趕緊把等離子的技術出手。您怎么看這個事情? 陸刃波: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特別是負責任的跨國公司技術的把控應該是比較好的,松下也好,日立也好或者其它的等離子企業到目前為止,技術都沒有轉讓,對中國的企業賣產品而不是賣技術。松下和長虹的結合據我目前的了解,不是技術的轉讓,而是屏的供應或者是元器件的合作供應。長虹有長虹的技術,松下有松下的技術,目前為止可能跟松下有一定的距離,未來的產業當中技術發展很快,所以目前這個層面上據我們了解,松下還是在供應產品,供應元器件,供應屏,供應模塊,而不是轉讓技術。我相信長虹和松下都有各自的技術,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把落后轉嫁到中國來。在環保這個問題上,松下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跨國公司,我想它不會這樣做的。等離子這個產品是一個環保的產品。日韓企業要把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來,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不是太大,因為中國企業也了解這個技術,也了解這個市場,不會盲目進入。恰恰相反,在液晶方面據我的了解,不管是夏普也好還是中國臺灣的企業也好,都在跟中國的彩電企業進行合作談判,特別是在珠江三角洲,在南海地區,在深圳談判,在江蘇也在投資,液晶企業向中國轉移的發展勢頭比等離子還快,引進的多是液晶屏的制造技術。我認為市場決定一切,中國市場對于液晶來說有巨大的市場份額,這么大做液晶屏的上游企業都向中國轉移它的生產,包括夏普,我看到你們的報道,夏普也不否定在中國可能投資。
等離子液晶長期共存 新顯示技術尚未成型
【精彩觀點】等離子和液晶還都處于成長期,處于普及期,技術不會那么快過時。這兩個技術都是成熟的技術,不管是等離子還是液晶都有優缺點,等離子有等離子的長處,液晶有液晶的長處,兩個不同的技術實現了平板顯示的產品。目前為止,這兩個技術路線都滿足了我們收看電視的需要,不管是等離子還是電視都能實現高清,大都能實現大平板。以前還在講液晶不能做大的,等離子不能做小的,現在等離子也可以做小的,液晶也可以做大的,市場上的價格差異不是太大。 主持人:我們再回到技術方面,現在很多網友已經在頭腦當中形成一種概念性的思維,認為等離子技術已經過時了。這種概念您是否認同? 陸刃波:等離子和液晶還都處于成長期,處于普及期,技術不會那么快過時。這兩個技術都是成熟的技術,不管是等離子還是液晶都有優缺點,等離子有等離子的長處,液晶有液晶的長處,兩個不同的技術實現了平板顯示的產品。目前為止,這兩個技術路線都滿足了我們收看電視的需要,不管是等離子還是電視都能實現高清,大都能實現大平板。以前還在講液晶不能做大的,等離子不能做小的,現在等離子也可以做小的,液晶也可以做大的,市場上的價格差異不是太大。技術、收看效果到目前為止都能滿足現有消費者的需求。我也不否定產品會被淘汰,最好的產品隨著技術的進步、數碼的發展肯定要被淘汰,汽車現在燒的是汽油,今后可能不燒汽油,汽油就要淘汰。我們以前用900開頭的手機,是模擬的,現在是數字的。以后還有3G手機,現在的手機要淘汰。最好的產品過一段時間都是一個滯后的產品,當然到目前為止我也不否定有更好的技術已經產生了,從一個技術的產生在實驗室形成一個產品到真正投入到市場形成一個商品有一個過程,等離子也好,液晶也好,現在還處于一個成長期。 國內消費者根據各自的需求來選擇需要的產品,不管選擇等離子還是選擇液晶,包括尺寸的大小、外觀,都是不同的消費群有不同的需求。 主持人:大家現在比較關注佳能的SED技術還有有機EL顯示技術。我們常說等離子和液晶在某些層面還不能完全代替CRT,但是一旦出現新的顯示技術能全面取代超過液晶和等離子,當有這種產品脫離實驗室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的時候,您認為現在的液晶、等離子顯示技術會不會比較快地消亡掉? 陸刃波:很多問題我前面談過,一種技術一種產品都會被淘汰的,我們講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發展速度很快,現在也已經看到在實驗室里面有很多產品,比液晶也好,等離子也好,比它們先進,但是形成大規模的生產形成產品還有很多因素的存在,比如價格、推廣、人們的認識,包括制造企業的引導、普及,這一系列的其它因素還不是技術因素。一個很先進的技術要變成商品,技術是主要的,但是還有其它的因素來促使這個產品把規模做大。淘汰的周期我相信不會那么快,我們現在講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更新周期很快,等離子和液晶在全球的彩電企業都在推廣等離子和液晶這兩個不同的技術,現在的產品已經能很好地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最主要的。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奔馳汽車肯定要比吉利汽車要好,但是為什么吉利汽車還有這么大的需求?與它的購買價格和維修都有關系。目前來看,液晶電視、平板電視完全能滿足消費需求,這兩個產品本身也在提高,質量的提高、品質的提高、性價比的提高,三四年以前我們買等離子電視要3—5萬塊錢,40寸以上的等離子電視賣五六萬塊錢,我預計2007年開始平板電視要進入普及期,每個消費者基本都能買得起。 主持人:LG在推32寸的等離子,以往我們的概念是等離子不能做小,LG突然向32寸這個尺寸進軍,您認為他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它在和32寸液晶的競爭中能不能取得自己合理的份額? 陸刃波:我認為LG表示了一種態度,等離子能做小。我們研究彩電市場,未來平板彩電主流尺寸不是32寸,而是32寸以上的42寸、52寸、60寸。平板電視就是畫面大、薄、不占地方,我們還講32寸的電視我們不如去買CRT,CRT被淘汰的話,現在消費者對于彩電的需求是大屏幕。最近LG講要進入32寸等離子尺寸的市場,我認為表明一種態度,而不是講32寸等離子電視有多大的市場,我認為平板電視里面32寸的平板電視未來不是主流產品,主流產品是32寸以上的,國外市場是40寸以上的。中國經濟增長很快,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也是大屏幕為主。
等離子市場份額將趨穩 發展重在企業堅持
【精彩觀點】我們在2006年預計2007年的時候,預計整個平板電視的銷量會達到780萬臺,進入普及期。等離子和液晶的份額比我認為是8:2這樣一個比例,但是等離子主要還是集中在42寸以上的市場里面,液晶80%的市場份額里面主要是集中在32寸、27寸甚至更小的尺寸,等離子的市場份額不會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等離子尺寸更大,售價更高,所以利潤空間也比較大,目前銷售量是8:2,但是銷售額肯定不只8:2。 主持人:最后請陸老師給我們預測一下等離子在中國發展的前景和趨勢。 陸刃波:等離子和液晶是兩個不同的技術路線,都能夠在中國市場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的話,對中國消費者也是有好處的。多多競爭就能多多選擇,如果液晶一枝獨秀的話,對于消費者是沒有什么好處的。我認為等離子這個技術也好,這個產品也好,當然我們也不能講等離子和液晶這兩個產品,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市場上液晶的發展勢頭是很猛的,相反等離子的份額越來越小,這個與企業的引導跟企業的堅持有關系,如果多幾個松下,多幾個日立的話,等離子也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情況。 總體來看,液晶和等離子這兩個不同的技術產生的產品并存一段時間,現在市場的規模,像海信、TCL、長虹、康佳、創維發展得都很好,外資企業通過價格的競爭,市場份額增長很快,整體規模來講還是中國企業占的份額要大得多。利用好中國企業的渠道優勢、服務優勢、品牌優勢,提高我們中國企業的產品品質,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未來的彩電市場我認為中國企業還會做得越來越好,當然外資品牌隨著它價格的下降,我認為有一部分消費者也會選擇索尼、東芝、三星這樣的外資公司。品牌多,技術多,產品多,對消費者都是好事,是一個福音,選擇的余地大,它們之間的競爭最大的受益者我認為是消費者。 主持人:能不能預測一下在今年年底之后大家會看到的數字,等離子的份額是不是比去年高一些? 陸刃波:我們在2006年預計2007年的時候,預計整個平板電視的銷量會達到780萬臺,進入普及期。等離子和液晶的份額比我認為是8:2這樣一個比例,但是等離子主要還是集中在42寸以上的市場里面,液晶80%的市場份額里面主要是集中在32寸、27寸甚至更小的尺寸,等離子的市場份額不會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等離子尺寸更大,售價更高,所以利潤空間也比較大,目前銷售量是8:2,但是銷售額肯定不只8:2。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參與我們的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 陸刃波:謝謝各位網友,如果認為我有講的不對的話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