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到4月,我國等離子電視產量還不到液晶的零頭,兩者竟相差28倍。
信息產業部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液晶電視機產量增至426.9萬臺,同比增長89%,單月產量首次突破百萬臺大關;而等離子產量僅為15.1萬臺,同比下降31.1%,落后液晶28倍。
等離子今日的慘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曾經風光一時的背投。今年前4個月,背投產量只有2.5萬臺,同比下降95.6%。不過專家認為,就此認為等離子將重蹈背投的覆轍還為時尚早。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研究事業部研究總監盛哲指出,等離子產量下降的原因,并非如此前有人提出的上游供應不足和利潤率不高導致廠商轉產。他表示,其實液晶和等離子的利潤差不多。
等離子產量之所以下降,產品需求是最直接的原因。液晶覆蓋尺寸從十幾寸到50寸,產品線豐富,市場的需求量大;而等離子主要以40寸以上產品為主,需求量相對較小。再加上多年的用戶培育,液晶更受中國用戶青睞,多家國內廠商紛紛轉產,逐漸退出等離子生產,專注于“量大”的液晶。
但是隨著等離子技術、價格、宣傳推廣的調整,盛哲認為未來等離子會在市場中有一定的份額。他告訴記者,隨著松下的持續擴產以及國內長虹的開廠,等離子上游供應將持續增加,成本降低,同時技術改進將讓等離子在大尺寸上比液晶價格還要便宜一些。
從國外來看,40寸電視等離子和液晶的市場份額比例是4比6,而中國現在是2比8!皬4月份看,等離子在大屏幕方面市場占有率已經有所回升!笔⒄苷f,隨著中國市場向國際市場逐漸靠攏,“廠商可以隨時重新生產等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