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老百姓,大多是抱著“隔山觀虎斗”的心態看這場爭斗的,如何從爭斗中受益才最重要。今天,本報記者就為您揭開這場熱鬧背后最真實的原貌。了解了事實,才能還公眾于判斷力。
等離子真相之解疑
懸疑一
等離子比液晶更健康?
等離子比液晶更健康的說法,源自一份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北京協和醫院等多個權威機構聯合發布的《2005-2007年中國消費者平板電視使用評價報告》。報告稱,消費者長時間觀看液晶以后感覺眼睛不舒服的比重為8.2%,高于等離子的4.2%。
負責此次研究的協和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譚柯告訴記者,本次調研共選取了32戶作為樣本,分兩次進行試驗,結果顯示,長時間觀看等離子比液晶引發的眼部視疲勞癥狀更輕,更利于眼部健康。
對此,信產部數字電視標準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張素兵向記者解釋說:“電視對人眼感受產生影響的主要有清晰度、平均亮度、對比度、色域覆蓋范圍和運動圖像拖尾時間5方面,而液晶電視亮度較高,同時在運動圖像拖尾時間上高于等離子電視,這是人們觀看液晶后產生不適的主要原因。”
而事實上,去年開始,已經有創維、TCL等電視企業意識到液晶電視的高亮度、高對比度對人眼帶來的損害問題,并相繼推出了“屏變”、“變頻”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視力的液晶產品。創維電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層向記者透露,由于液晶本身不能發光,只能依靠背光源提供亮度,因此看液晶電視就好比盯著一盞上百瓦的日光燈,這無疑是有損視力的,但這一問題在去年下旬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現在不少液晶廠商都采用屏變技術和芯片光補償技術,這一技術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液晶的眩光污染問題,它不但可以從電視內部圖像自身亮度的變換進行調節,還可以根據觀眾的收視環境亮度的變化而變化。”
懸疑二
等離子比液晶更有價格優勢?
等離子比液晶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更有價格優勢?
這個話如果放在兩年前說,絕對不會有人有異議。那時,由于灌裝難度高,液晶屏的成品率最高只能達到85%,因此生產線投資成本高昂。而沒有背光源使得等離子顯示屏的結構更簡單,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所以相對的價格也更低。
但最近一兩年來,尤其是進入2006年,液晶電視頻頻跳水,不斷以價格戰發起反攻,將等離子原先遙遙領先的價格優勢壓得沒有喘息空間,也使等離子漸漸失去了價格這個最有力的優勢。“其實等離子逐漸被邊緣化跟它們固守著自己的價格體系也有著莫大的關系,等離子要想改變現狀,一定要在價格上有大手筆。”一位業內人士這么對記者說。
康佳集團多媒體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劉丹則表示:等離子屏資源過于壟斷,對國內彩電企業來說,真正能向其提供等離子面板的只有兩家,而液晶屏的資源卻是越來越豐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上游資源狀態,將決定兩種電視的價格走勢。劉丹斷言,液晶電視將在價格上更有主導優勢。
專家則建議,不是特別著急的消費者,先觀望一陣子再出手,電視價格近期也許就會有變動。
懸疑三
等離子比液晶顯示效果更佳?
對于等離子和液晶誰的顯示效果更好,業界也一直在打“口水戰”。此前剛剛在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彩電行業研究季度發布會”上,松下顯示器的副總經理田孝齊就宣稱等離子電視動態清晰度優于液晶電視,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劉丹則不甘示弱,大揭等離子的高清軟肋。
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數字電視接收設備功能和性能標準工作組組長劉全恩,他告訴記者:“其實等離子和液晶各有所取,液晶適合于顯示清晰的靜態圖像,但等離子在播放高速移動的畫面,如體育賽事的轉播或動作類電影等方面的優勢是液晶不可比擬的。消費者應依據自身偏好選購。”
另據介紹,等離子的優點是彩色還原能力好、動態清晰度高、可視角大。但也由于高溫放電,長時間在同一位置顯示同一圖像容易造成殘像,甚至會灼傷屏幕。反觀液晶,尺寸選擇更多,具有顯示靜止圖像的清晰度高、背景噪聲小等優點。但也存在可視角小、運動圖像拖尾,屏幕易壞點缺陷。
懸疑四
等離子一直蒙受不白之冤?
“我們只求還原平板電視技術的真相,洗去等離子電視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只求有一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可以使消費者作出理性判斷。”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離子專業委員會會長滕光勝,在4月7日的等離子體驗月啟動儀式上這么對大家說。
對于很多執著于等離子事業的中國企業,其實一直有滿肚子的苦水要倒。這兩年來,無論是媒體還是公眾,幾乎都“一邊倒”向液晶,市場也一再萎縮,兩者2006年的銷量比接近5:1,而且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而事實上,在國際市場,等離子和液晶一直以來都能夠平分秋色。
為了洗去這不白之冤,不少力挺等離子的電視廠家以實際行動,回擊“等離子過時論”。今年年初,松下就宣布將投入24億美元巨資興建一座全球規模最大的等離子面板工廠,這座新工廠未來的產能是每年1000塊等離子顯示屏。三星也同時加大了對于SDI公司等離子面板的購買力。國內方面,長虹更是一口氣投入60億在等離子上,不顧外界“豪賭”的猜測。在不少廠家看來,等離子仍然是一塊值得一嚼的“好肉”,其市場前景依然可觀。 邱嘯/文
快人快語
“口水戰”帶不來市場
又到了一年的彩電銷售旺季,果不其然的,一場本土彩電廠商最為擅長的“口水戰”再次打起。罕見的是,極少涉及此類是非的松下、三星等外資品牌此次也公然加入“挑釁”,“口水戰”之規模史無前例。
有人說,這兩年家電廠商的日子都不好過,所以它們需要炒,需要火上澆油,火勢越猛意味著錢越多。兩虎相爭,名義上是為了等離子討個說法,其實,幾個幫派間斗來斗去,說白了無非是為了爭奪市場地盤。高調的“口水”背后,則是一場暗戰。
這就有些奇怪了。以此次首先向“液晶”發難的等離子生產企業松下、長虹為例,都曾經是勤勤懇懇的技術型企業,他們應該深諳,“口水”并不能帶來市場,只有在技術和服務上動作快、出手狠,才能占上風。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對“口水戰”樂此不疲呢?
這可以歸咎為國人的愛看熱鬧。這些年,彩電廠商之間的明爭暗斗,動輒用“炒作”和“口水”,儼然已成了規矩。這種規矩似乎也正讓彩電廠商們陷入一種怪圈之中,文思仿佛枯竭了一般,要想引起市場關注,言必用“炒作”和“口水”,沒有了其他轍。那么落得今天這個在混亂的“口水戰”中浸泡的“下場”,也實屬正常。
筆者要說的是,如果彩電廠商們實在找不到開拓市場的第三條路,那么:坐下,把大伙都拉到一塊,而后一起想想怎么提升技術,提高服務。無休止的指責并不能讓大家受益,“口水”也不能打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