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ma/等離子體當惰性氣體達到一定溫度,氣體內部電子充分電離,當正離子(+)、自由電子(-)數量基本相當,加上少量不帶電的中性粒子,該氣體即稱為等離子體。等離子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等離子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等離子顯示器是一種利用氣體放電發光的顯示裝置,這種屏幕采用了等離子管作為發光元件。大量的等離子管排列在一起構成屏幕。每個像素單元對應的小室內部充有氖氙氣體。在等離子管電極間加上高壓后,封在兩層玻璃之間的等離子管小室中的氣體發生電離并產生紫外光,從而激勵前面板內表面上的紅綠藍(RGB)三基色熒光粉發出可見光。每個等離子管作為一個像素單元,由這些像素的明暗和顏色變化組合,產生各種灰度和色彩的圖像,與CRT顯像管發光相似。其工作機理類似普通日光燈。等離子顯示器一般由三層玻璃板組成。第一層內表面為涂有導電材料的垂直隔柵,中間層是氣室陣列,第三層內表面為涂有導電材料的水平隔柵。要點亮某個地址的氣室,首先在相應行上加較高的電壓,待該氣室被激發點亮后,可用低電壓維持氖氣室的亮度。關掉某個單元,只要將相應的電壓降低。氣室開關的周期時間是15ms,通過改變控制電壓,可以使等離子板顯示不同灰度的圖形。
等離子顯示發展史
等離子顯示器因其超薄的機身,超大的顯示面積,以及在多種環境下的卓越顯示性能,成為目前最先進的大屏幕顯示設備。等離子顯示器的核心部件是等離子屏,其中每個像素單元由紅、綠、藍三個像素點組成,發光的外屏內表面熒光體類似于CRT顯像管內的熒光體,這種熒光體主動發光的顯示方式能夠提供生動豐富的色彩、極短的響應時間和非常廣闊的可視角度。每一個像素單元都由單獨的電極控制,視頻信號經轉化后,各電極做出響應,通過三種原色不同亮度的組合,每一個像素點能夠產生1670萬種以上的顏色。
等離子體顯示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科學家于1964年7月提出,最早的實驗性樣品只是一些簡單的發光點陣。六十年代后期該項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受到材料和工藝的限制,屏幕尺寸很小,且顯示質量較差。
電子計算機及信息產業的發展,為等離子顯示的進步提供了契機。獨特的發光原理和構造所帶來的諸多優點,使等離子顯示器逐漸被人們認同為最理想的大屏幕顯示技術。由于新工藝和材料的應用,等離子顯示技術已經日臻完善。目前全球共有七家廠商具備等離子屏(模塊)生產技術和能力,等離子顯示器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等離子電視顯示特征
- 高分辨率與傳統CRT電視機相比,PDP電視擁有更高的分辨率。PDP可以顯示XGA、SVGA、VGA等分辨率的電腦信號,同時可以顯示DTV或高清晰的HDTV信號。
- 畫面無閃爍傳統CRT顯像管利用電子束對熒光層進行掃描,激發熒光體發光,由于掃描頻率限制,會產生閃爍及可見的掃描線。PDP每一個像素點由獨立電極控制,并配備雙倍掃描電路,因此即使是普通的電視信號或VCR錄像帶,也能呈現精細完美的畫面。
- 精確的色彩還原能力高端等離子顯示器通常能顯示高達1,677萬種以上的色彩,提供了完美的色階,輔以豐富灰階,能夠呈現色彩更飽滿、更艷麗的畫面。
- 寬屏顯示模式等離子顯示器屏幕比例多為16:9,而非傳統的4:3,這是為用戶欣賞大多數DVD影碟以及顯示未來的HDTV(畫面比例16:9)信號而準備的。當然,您也可以通過選擇4:3格式觀賞普通電視節目信號。
- 完美的純平面顯示PDP 等離子顯示器是真正的純平面顯示器。完全無曲率的大畫面,即使邊角部分也絕無變形和失真。
- 亮度均勻大多數其他主流顯示技術都存在屏幕亮度不均勻的現象(如投影、液晶、CRT 等),而由于PDP獨特的顯示原理,等離子顯示器的亮度非常均勻,不會出現邊角部分發暗的情況。
- 超薄的機身設計PDP 在擁有超大顯示面積的同時,機身超薄,方便安置在任何場所和位置。一般等離子顯示器機身厚度僅為8)11cm,42”等離子的整機重量也僅為30Kg左右。超輕超薄的優點使等離子顯示器成為室內大屏幕顯示的最佳設備。
- 超寬觀看角度由于PDP自身帶有發光源,無需外部光源來發光,這種主動發光的特性使PDP的可視角度極為寬廣,在水平和垂直雙方向上都高于1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