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退出等離子市場
飛利浦“退出等離子市場,專攻液晶電視”消息一出,在平板業界掀起軒然大波。畢竟飛利浦在等離子電視陣營也算是一大戶。去年其等離子電視的銷售收入,位居全球第四,市場份額占10%,僅次于松下、LG電子和三星電子。
不過,飛利浦公司對此立刻做出反應,并進行了正式的更正聲明。如下:
有關飛利浦要撤出等離子電視機市場的報道是不準確的。在可預見的未來,飛利浦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銷售平板電視,包括飛利浦等離子電視機和液晶電視,其中重點是在液晶電視。
自10多年前飛利浦在全球第一個推出等離子電視機以來,飛利浦一直致力于將最好的顯示技術用于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然而,隨著時間和技術的發展,液晶電視將成為未來眾所公認的平板電視的主導,液晶電視將滿足目前由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所提供的各種尺寸的顯示解決方案。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飛利浦在市場上的產品策略。同時,飛利浦將繼續對有需求的市場提供飛利浦的等離子電視機。
在中國市場,液晶電視目前已占到平板電視銷量的90%(數據來源:中怡康零售調研),液晶電視已完全超過等離子電視成為市場的主導。飛利浦將根據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相應地調整平板電視產品的策略,將著重關注于液晶電視的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飛利浦將停止對等離子電視的支持,事實上飛利浦等離子電視的銷售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飛利浦的聲明簡而言之所表明的立場是:現在還沒有退出等離子市場,但要集中火力主攻其認為是平板主導產品的液晶電視。
盡管飛利浦否認退出等離子市場,不過,其肯定是逐漸淡出這一市場。由此,飛利浦成為繼東芝、索尼之后第三家逐漸淡出等離子市場,主攻液晶的電視巨頭企業。
平板策略轉移兩大原因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高級研究經理盛哲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飛利浦淡出等離子市場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來自平板電視市場結構的變化,液晶電視的總量是等離子電視的數倍;二是飛利浦沒有等離子屏資源。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等離子電視的產量達到101.3 萬臺,同比增長46.2%;而液晶電視產量增幅高達97.6%,產量達到1277.8 萬臺。
而在全球市場上,液晶電視的總量是等離子電視的數倍。不唯飛利浦、索尼、東芝如此,不少中國的彩電廠商將主要精力放在液晶電視之上,也是出于平板雙雄市場規模變化的考慮。
另外,在屏資源方面,等離子面板生產技術掌握在日韓少數幾個廠商手中,而飛利浦對這一資源并不掌握,不得不外購屏資源,使其生產成本難以降低。這一點,飛利浦與索尼當初面臨市場抉擇,所面臨的缺乏屏資源的情況是一樣的。
對等離子陣營短期影響不大
飛利浦繼索尼、東芝淡出等離子市場之后,對等離子陣營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盛哲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短期內,飛利浦的淡出,對整體等離子陣營影響不大,因為其銷售在一兩年內可能不會明顯減少。以東芝為例,其在兩年前宣布逐漸退出等離子市場,但其在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市場的等離子銷售還在繼續,只是在兩年后才開始明顯減少,即使在剛過去的2006年,東芝在中國的等離子市場占有率還有2%的市場份額。
據了解,飛利浦等離子電視的業績在北美和歐洲非常之好,在中國的業績也不錯,其等離子電視2006年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為6.6%,位居第七,其排名和液晶是一樣的,2006年其中國市場的液晶電視的占有率為5.4%。所以,其淡出的速度不會很快,只是一種市場戰略側重的轉移。因此,其對整個等離子陣營在短期內的影響還不明顯。
有意思的是,業界的另一關于等離子的傳言是:索尼有意重返等離子市場,正在與富士通日立公司進行洽談。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已向日本總部確認過,此傳聞有誤。
不過,業內專家分析認為,50英寸以上更大尺寸的平板電視上,等離子更占優勢。索尼由此與富士通日立等有等離子屏資源的廠商洽談也不無可能。在沒有談妥之前,不公布消息,也是廠商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