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平板電視直面競爭
記者了解到,春節前幾日,平板電視銷售非但沒有降溫,反而持續走高。某品牌電視促銷員在一天之內就賣出5臺價格為4萬元的液晶電視。蘇寧彩電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進入2007年以來,液晶電視主流銷售尺寸已經開始向40英寸—47英寸集中。而去年“十一”期間,仍以32英寸—42英寸產品為主。這說明,液晶電視大尺寸購買趨勢越來越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和中國電子商會進行的聯合調查表明,2007年國內平板電視需求增長開始趨緩,預計全年需求量將在750萬臺左右,占整個彩電市場需求的40%。其中,大尺寸平板電視的競爭會進入白熱化階段,尤其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市場,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正展開激烈的競爭。
據介紹,目前市場上合資品牌46英寸液晶電視普遍在2萬元以上。同尺寸等離子電視一般則在1.5萬元左右。預計春節過后,合資品牌46英寸液晶電視能夠降至2萬元以內,與同尺寸等離子產品的對峙局面會更加明顯。至于兩者誰更占上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在靜態畫面表現力和動態畫面表現力方面都有優勢,短期內難分勝負。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消費市場產品流行趨勢的發展,今年市場對大尺寸的定義也在發生著變化。從32英寸以上,到37英寸以上,再到40英寸以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大尺寸彩電強烈的需求趨向。由于大尺寸液晶屏的量產,大尺寸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趨勢明顯。
成本降低刺激產業發展
“到了今年下半年,購買32英寸液晶電視可能就會像購買21英寸CRT彩電一樣普通。”天津蘇寧彩電部負責人王震作出了上述預測。盡管對于很多家庭來講,平板電視尚未列入購買計劃。但市場從來都有驚人的表現,似乎沒有什么是不可能。
數據顯示,2007年平板電視上游屏市場競爭仍然激烈,整體供大于求,價格降勢明顯,這將繼續帶動平板電視整機成本快速下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調查顯示,2006年國內平板電視整機銷售價格下降趨勢比面板更明顯。從2006年初到年底,不同尺寸液晶電視平均銷售價格降幅都在30%以上,尤其32英寸和42英寸降幅更是接近40%;等離子電視價格相對平穩,但42英寸的也有近20%的降幅。各種尺寸平板電視中,50英寸等離子電視平均銷售單價下降額度最大,超過1萬元,現在已經接近25000元水平。
平板電視價格下降幅度遠遠超過屏幕價格下降幅度,也從側面說明了整機制造企業對成本的控制能力正在增強,屏幕資源價格的波動對整機影響有一定減弱,企業競爭點正在向屏幕以外的其他方面轉移。
部分品牌退出市場
2007年,平板電視進入規模競爭時期,部分不具備競爭實力的品牌已經逐漸退出了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調查指出,國內等離子電視市場,品牌已經比較集中,松下、長虹、海信、日立,四個品牌的銷售已經占到整體市場的60%,國內品牌TCL、創維、康佳,外資品牌索尼、東芝,都已全面倒向液晶電視,2007年彩電企業競爭的焦點在液晶電視上,等離子電視市場將維持平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