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市場對抗性激辯進行時
因為銷售額巨大,游戲參與者又都是行業巨鱷,所以彩電市場一向是家電行業中最受關注的焦點。眼下,行業競爭似乎進入了一種膠著狀態,看似優勢隨時可能逆轉,而咸魚隨時準備翻身。在形勢不那么明朗的時候,交戰各方在戰略較量的同時,又騰出嘴巴來大噴口水,等離子何時翻身?價值與價格孰優孰劣?一場圍繞這幾個核心問題展開的對抗性激辯正在進行中。
激辯之一:等離子何時能翻身?
正方觀點:等離子明年有望翻身
基本論據:平板電視越買越大,而到了50寸以上就是等離子占絕對優勢的地界,所以等離子要守得住,有耐心,早晚有翻身的一天。
最新論據:信息產業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等離子產量在第三季度有回暖跡象。產量提升的主要原因是50英寸和32英寸產品市場的擴大。今年以來液晶面板缺貨使得彩電廠商陷入被動,于是不少企業開出了42英寸、50英寸產品的生產模具,等離子陣營得以壯大。同時,今年下半年32英寸產品的推出也使等離子電視產品線得以有效延長。而到了明年,等離子電視市場有望取得大幅增長。但這也將取決于各尺寸面板能否充足供應以及產品價格能否保持穩定或下降。
反方觀點:等離子翻身只在期待中
基本論據:液晶電視雖然目前在特大尺寸上稍顯劣勢,但是現在消費之火還沒有燒透大尺寸,這給了液晶發展、進步的足夠時間,等到大尺寸被普遍消費時,說不定液晶比等離子更成熟。
最新論據:等離子是有回暖跡象,但是不要忘了,這種小幅蝸牛式的進步與液晶相比,幾乎可以忽略。日前,中怡康公布“十一”期間平板電視銷售額排名,前十強為索尼、三星、夏普、飛利浦、東芝、LG、海信、創維、TCL、康佳,以等離子為主的品牌卻榜上無名。而“十一”期間等離子的回暖也許只是曇花一現。由此可見,等離子的春天還沒有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