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市場急速兩極分化
當下的平板市場,液晶電視經過近年的積極拼殺,已當之無愧地成為霸主,而等離子似乎已經滑落谷底,等待改變命運的“尖峰時刻”。
市場調研機構Digitimes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等離子電視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迅速下滑,液晶電視的銷售量是等離子電視的10倍。
一個相關數據也被業界人士拿來作為佐證。日前,中怡康公布“十一”期間平板電視銷售額排名,前十強為索尼、三星、夏普、飛利浦、東芝、LG、海信、創維、TCL、康佳,老牌“勁旅”松下卻榜上無名。此前,中怡康公布了2007年2月—8月中國平板電視零售量占有率情況,前十名同樣不見松下的蹤影。松下一直是等離子陣營的領軍者。從它的現狀可以管窺當前等離子的窘境。
一時間,等離子即將退市或大舉反攻的消息成為業內議論的焦點。各方人士關注不斷并給予希望,等離子當務之急是盡快走出困境。
江河日下
曾幾何時,等離子電視風靡一時。如今,等離子風光不再,與液晶的差距堪稱“懸殊”。
信息產業部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今年前八個月,液晶電視產量達到939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77%。反之,等離子只有43萬臺,下降10%以上。
以上數據得到了重慶賣場人士的證實。重慶蘇寧電器彩電部負責人羅峰說,目前等離子和液晶的銷量比例為1:9,等離子的銷量相比前兩年呈下滑趨勢。
不僅如此,曾經以生產等離子產品為主的飛利浦電視已將重心完全轉移至液晶產品。飛利浦成都分公司服務部服務經理欒海稱,飛利浦在市場上已沒有等離子產品,從20英寸到52英寸都是液晶產品。
冰凍三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業內人士分析,等離子銷量萎縮已成事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技術壟斷導致生產等離子屏的廠家過少。日本為了保護本國等離子產業,嚴格限制技術出口。獨享等離子技術的少數幾個公司,無法在規模、成本上同液晶陣營競爭,最終造成今日的困境。
日立重慶分公司負責人葉小鵬也談到,等離子和液晶的差距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液晶生產廠商比等離子多很多。
同時,液晶在大尺寸方面的擴張也削弱了等離子引以為傲的優勢。飛利浦成都分公司服務部服務經理欒海說,原來大尺寸液晶的屏很貴,隨著技術的發展,液晶屏和等離子的屏在價格上沒有差距,所以很多品牌推出了大尺寸的液晶。液晶在能耗等方面優于等離子,而且更多的廠家在發展方向上更看重液晶。
此外,重慶蘇寧彩電部負責人羅峰認為,去前年廠家主推液晶電視,等離子各方面投入不夠,致使消費者產生誤解,以為等離子是過時的產品。而且當時等離子沒有高清產品,這也使之失去了一部分市場。
痛定思痛
專家表示,目前等離子面臨著巨大的市場考驗。首先是產品技術必須實現大幅度的提升,同時,擴大產業支持對于等離子目前的危機同樣重要。
重慶國美電器彩電部負責人說,今年“五一”,液晶與等離子的銷量之比為8:2,而“十一”過后,這一比例為7.5:2.5,等離子的市場銷量略有提升。由于有眾多國內彩電巨頭的鼎力支持,等離子市場的前景應該還有發展空間。
不少彩電品牌也陸續在等離子投入方面有所施展。日立下半年將主推全高清、大尺寸的等離子,并把等離子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三星也表示,將調整策略,主要集中精力發展等離子電視。此外,長虹的等離子生產線已經開工建設,一期投入達6.75億美元。
重慶蘇寧電器彩電部負責人羅峰預計,今后等離子的銷量會繼續增長,明年可能是等離子的黃金期,當然這取決于工廠、屏源和媒體宣傳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