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營銷事業部總經理穆剛昨日表示,此前,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一直是國內外眾多平板巨頭同臺競技,展現實力的重要平臺。但今年的高交會外資平板集體缺席,而康佳、創維、TCL等國產品牌卻依然展出最新技術與產品。聯想到外資品牌在與國美簽約的“激進”表現,更加反映出外資品牌在中國渠道上的乏力,使之不得不將“全部家當”押在強勢的連鎖渠道商身上。
他表示,平板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是必然方向,這對企業的渠道通路、營銷體系、經營策略等方面有更為苛刻的要求。外資品牌近年來一昧的價格戰,將進一步激化其內部短板的負面效應,甚至有為之拖垮的危險。而國產品牌在平板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優勢資源整合、消費需求升級三大產業趨勢上,目前已經全面優于外資品牌。
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三星、索尼等外資企業在國內的銷售模式目前只能依靠國美、蘇寧這樣的渠道來完成覆蓋,加上其制造和物流上的高成本,在其價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上就必然出現虧損,很難支撐很長時間,到時候外資品牌就會退出部分中低端市場,而這將是國產品牌進行反擊大好時機。據《1-8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1-8月外資企業實現利潤增長率已遠低于全行業平均增速,占全行業的利潤比重已開始有明顯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