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在IT、通訊領域開疆擴土的同時,IT、通訊業的巨頭們也正在向家電領域滲透。日前,本報記者獲悉,手機企業金立今年正式以“GIONEE”品牌加入國內彩電市場的競爭,而全球第三大液晶代工品牌唯冠也將以自我品牌“PROVIEW”入局,此前優派、明基、清華同方、戴爾、冠捷、華碩等IT大軍都嘗試進軍液晶電視產業。
“但是新軍的市場份額尚不足1%,沒有形成規模。”賽迪顧問消費電子產業研究中心咨詢師田曉娜表示。從2003年開始就有很多雄心勃勃進入液晶電視市場的IT、通訊廠商,但大多處境尷尬,“很多(IT)廠商不得不收縮液晶電視業務。”
新軍掘金液晶電視
液晶電視市場又出現了一批新面孔。記者獲悉,就在國慶前夕,總投資規模12億元、占地200畝的金立(GIONEE)平板電視制造基地,在湖南益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奠基。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表示,將在2008年底前形成年產20萬臺液晶電視生產能力,到2010年最終形成年產100萬臺的生產規模。
此外,唯冠在與摩托羅拉合作推出品牌電視以失敗告終后,四年后重拾信心,以自有品牌“PROVIEW”加入彩電市場的競爭。目前,唯冠正在進行最后的沖刺階段,制定新的營銷模式。
田曉娜表示,目前液晶電視新軍力量主要PC廠商、手機企業和顯示器企業。而從進入的原因看,一是產業的相關性,液晶電視又是上游主導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掌握一定的上游資源;另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的迅速放大。而這些新進企業原有的業務利潤水平比較低,希望尋找新的利潤空間。
但是,記者在廣州國美、蘇寧賣場發現,三星、長虹、索尼、創維、康佳、TCL等傳統彩電品牌依然占據所有賣場空間,很少見到IT和通訊品牌的液晶電視銷售。在液晶電視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后,已形成較穩定格局,如何推廣成為液晶新軍不可避免的問題。
明基華南地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渠道上講,明基進行了多種嘗試,包括3C渠道,在上海進入永樂,在北京進入大中電器;在浙江和華南等地一些當地的家電渠道合作,還有在IT既有的渠道進行嘗試。但是,很快明基發現在3C渠道銷售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虧損,于是今年在北京從大中電器撤出。記者獲悉,去年初冠捷AOC就因相似的原因從大中電器撤出。
在多處碰壁后,新軍很快發現傳統家電3C渠道已經很難擠入,不得不由“老伙伴”IT渠道以及既有的手機產銷渠道接棒。明基液晶電視產品經理陳述表示,下一階段明基會加大IT渠道的鋪貨。冠捷科技亞洲區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劉丹向媒體表示,冠捷首先要做的是在全國1000~2000個IT專賣店里展出26、32英寸小尺寸液晶電視,2008年冠捷要實現35萬臺液晶電視的銷量,IT渠道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有IT背景的明基等IT企業走IT渠道不同的是,唯冠PROVIEW則會通過網上銷售、與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合作進行直銷模式,“DELL模式”是唯冠PROVIEW品牌推廣的借鑒模式。此外,記者獲悉,新成員金立的渠道策略是利用銷售手機代理商完成渠道建設,盡量避免競爭激烈的3C渠道彩電重地。
田曉娜表示,根據監測,這些品牌的產品主要集中在32英寸及以下小屏幕領域,32英寸及以上產品比重較低。明基相關負責人表示,在IT渠道主要是出售和顯示器相近的產品,在尺寸上以19-26英寸為主。
但是,盡管新軍重點放在比較有優勢的小屏幕,業界仍然不看好這些新生力量。創維和康佳負責人均表示,雖然企業越來越重視大屏幕市場,但依然會在小尺寸領域部重兵,即使從小尺寸領域來看,新品牌也很難對市場格局產生影響,此外,絕大多數人都習慣去IT賣場買PC,去國美、蘇寧等賣場買電視,采購習慣改變也需要時間。田曉娜表示,金立、唯冠、優派、明基、清華同方等加起來占總體市場的0.5%,占中小尺寸的0.72%,都不到1%.“既有品牌已形成規模實力,新進品牌的發展空間不會大。而且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數據
液晶市場“蛋糕”吸引新軍
綜合監測數據預測,2007年液晶整體銷售在690萬臺左右。到2010年則有望超過2000萬臺。這對像金立、唯冠、冠捷這樣的新軍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