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專家表示,產品線落后是外資戰略衰退的核心表現。
在“十一”國慶黃金周,國產平板緊扣產業三大發展趨勢,靠技術突出重圍。黃金周過后,國產品牌加快平板技術更新,而外資品牌集體“失語”。
繼今年國慶黃金周外資平板品牌再度大范圍價格跳水后,日前在深圳高交會以及國美彩電峰會上,外資的異常表現再度引發業界揣測。
高交會一直是國內外眾多平板巨頭同臺競技、展現實力的重要平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高交會外資平板集體缺席,而以康佳、創維、TCL為首的國產品牌卻爭相展出最新技術與產品。數日后,“2008視界——國美彩電峰會”在蘇州舉行,外資品牌三星、索尼和松下等則搶先與渠道商簽訂大單,外資的激進策略一時引起諸多非議。
資深家電觀察家劉步塵評述稱,觀察外資品牌今年旺季以來的表現并非事出無因,從高交會到國美峰會,外資兩大短板完全曝露于空氣中。一是技術應用日益嚴重缺位,二是在中國渠道上的乏力,使之不得不更依附于強勢的連鎖渠道商。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的表現,是近年來其重視價格戰、輕視產品價值提升的必然結果,而產品線落后是外資戰略衰退的核心表現。
今年深圳高交會現場,外資品牌集體缺位,在奧運經濟與產業融合深遠影響推動的平板技術新一輪浪潮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兀。同時,在國美峰會上,外資平板搶先與國美等渠道商簽下大額訂單,其再度激進的做法亦成為滋生非議的又一因素。
業內專家分析,這是外資品牌戰略衰退的深層表現。從外資品牌近年來新產品推出的周期來看,不僅落后于康佳、創維等國產品牌,而且具有突破性的技術更新極為鮮見,更多只是型號上的更迭。2007年下半年以來,奧運影響漸顯,康佳等國產品牌力推新一代運動高清液晶電視,外資品牌更是集體失語,缺位奧運平板市場。
技術滯后帶來的產品老化,讓掙扎于價格戰泥潭的外資平板企業利潤直降。“自去年底以來,外資企業利潤率開始低于全行業利潤率水平,而且局面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有逐步擴大的趨勢。”《1-8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外資企業實現利潤增長率已遠低于全行業平均增速,占全行業的利潤比重已開始有明顯的下降。”
與高交會中外品牌巨大反差遙相呼應,在日前召開的“2007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競爭形勢研討會”上,信產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副司長王秉科指出,國產品牌到目前仍然是彩電市場的主力軍,銷量占85%%以上,康佳、長虹、創維、海信、廈華則分列前五名。
“這不僅僅是兩軍對壘實力懸殊的印證,更為國產品牌優勢再擴大埋下伏筆。”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總經理穆剛表示,國產品牌在平板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優勢資源整合、消費需求升級三大產業趨勢上,已全面超越外資品牌。
據穆剛分析,平板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是必然方向,這對企業的渠道通路、營銷體系、經營策略等“內功”有更為苛刻的考量。外資品牌近年來一味打價格戰,將進一步激化其內部短板的負面效應,甚至有被之拖垮的危險。
同時,在平板產業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國內平板配套產業鏈的發展也步入新的階段,尤其在模組環節,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競爭力得到較快提升。在這個大環境下,彩電品牌的整合優勢資源將得到充分發揮,而不受制于上游的液晶屏、等離子屏之類的部件。從產品升級滯緩來看,外資品牌技術整合力量已遭到極大削弱,這更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隨著家電、通信、電腦的融合發展,作為家庭最重要的顯示終端,平板電視將突破傳統彩電的藩籬,新的應用將帶來新一輪消費需求浪潮,基于新技術的功能開發將成為平板業競爭的法寶。”劉步塵分析,“外資品牌忽視滿足消費需求的新技術開發,長此以往將最終失去已搖搖欲墜的消費者基礎。”
觀察人士指出,比起外資品牌的連連價格戰,以康佳為代表的國產平板巨頭今年以來卻不斷推陳出新,展現強大的技術儲備。劉步塵認為,借助奧運帶來的消費升級,康佳等國產品牌已準備加大奧運平板市場的投入。其中,康佳將在下半年到明年除強化i-sport36等運動高清產品的普及外,還將推出更多差異化的奧運新品,以多層次、立體化的營銷方式參與市場策略價值戰,深耕運動高清市場,擴大領先優勢。
外資價格戰與國產價值戰的較量,在奧運大背景下,更讓人關注。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市場數據顯示,在奧運經濟的帶動下,預計全年平板電視的銷售量將從去年的380萬臺增長到750萬臺。顯然,奧運經濟的推動,將成為國產價值戰擴大戰果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