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信息產業部公布的第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等離子前四個月僅生產17.2萬臺,不僅只有液晶電視的9%,甚至還不到背投電視產量的三分之一。
4月5日,信息產業部公布了平板電視高清標準,42英寸等離子全部不符合國標要求,使等離子雪上加霜。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和中國電子商會家電課題組剛剛發布的《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前6個月的平板電視市場中,等離子市場占有率只是液晶的七分之一,雙方的比例由去年底的1:4降到了1:8。
面對液晶電視咄咄逼人的氣勢,42英寸等離子已走投無路,因為40/42英寸液晶面板價格已接近42英寸等離子,傳統的降價做法,已無法抵抗液晶電視的進攻。在危急存亡之秋,等離子一定要想辦法突破重圍,獲得新生。
第一條突圍之路,還是降價。盡管降價以不足以抵擋低價液晶的進攻,但是還要硬著頭皮降下去。不降價,馬上就會死,降價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據記者獲得的內部消息,已有外資品牌確定要降到9000元以內,并很快會啟動,可從大屏液晶手中奪回一部分市場份額。而且年底的時候,1024水平的等離子還會降價,外資品牌產品樂觀估計普遍可達到萬元水平。但是降價只是被動應對,根本之道還在主動出擊。
第二條突圍之路,主動出擊,42英寸等離子提高分辨率。在等離子敗給液晶的眾多因素中,分辨率和清晰度低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42英寸等離子若要突破液晶電視的重圍,必須提高物理分辨率。目前已經有不少等離子廠商開發成功了1920*1080的42英寸等離子,目前已在測試中。但是這種分辨率,生產成本一定很高,按照高清國標的要求,分辨率達到1280*720已算高清,因此一些公司也圍繞國標做起了文章,日立、松下、三星、LG等廠家正在積極開發1366*768的42英寸等離子面板,估計不久后即可投產。提高分辨率后,42英寸等離子極有可能突破高清國標的掣肘,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價格,預計年底國產40/42英寸液晶可跌至萬元水平,外資品牌將達15000元水平,高清等離子能否做到這么低的價格,值得觀察。
第三條突圍之路,50英寸等離子發起總攻。僅僅在一年前,液晶等離子還是井水不犯河水,雖然那時候液晶電視銷量也大大超過等離子,但是液晶主要針對小屏幕市場,等離子針對42英寸以上大屏幕市場。只是這半年來,液晶電視全面進入大屏幕時代,37英寸液晶已成入門尺寸,加之液晶的高分辨率,低價格,才使得42英寸等離子黯然失色。因此等離子要想奪回昔日的光榮,必須從尺寸和分辨率上有所突破。雖然42英寸等離子正在突破分辨率的瓶頸限制,但是僅僅如此還顯得不夠,因為40/42英寸液晶電視馬上要成為主流尺寸,42英寸等離子將難以抗衡。因此這個重任歷史地落在了50英寸等離子的頭上。
50英寸液晶目前還是鳳毛麟角,而50英寸等離子早已達到1366*768的分辨率,符合高清要求,目前唯一的問題是價格。但是50英寸面板價格已開始加速下跌,預計年底50英寸等離子電視價格將下跌到2500美元水平,而50英寸等離子同液晶電視比,不但亮度、對比度要高出一籌,而且還沒有拖尾、可視角的問題,高出液晶電視一籌。如果價格能下降到2萬元,將可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再度占領大屏幕平板電視市場的頂峰。
但是50英寸等離子反擊成功,仍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是價格因素,2萬元是一道門檻,如果價格做不到2萬元,很難形成規模和威脅。二是時間因素,即使價格降到2萬元以內,也不可盲目樂觀,其優勢也只能持續到明年年中,因為按目前液晶電視尺寸更新升級的速度,明年中的時候,46/47英寸將成為主流,目前國產47英寸價格已達到16000牙的水平,而東芝47英寸FULL HD液晶已不到3萬元,而三星46英寸液晶只要26000元。如果不能在這段時間差內降價出手,等離子再想突圍就很難了。